每年四月的第二个周六,是“全国爱鼻日”。在耳鼻喉科医生为2014年“爱鼻日”奔走呼号,意图引发人们对呼吸健康和鼻部疾病更多关注的同时,他们发现耳鼻喉科正逐渐沦为医患关系的“洼地”。
从震惊全国的“温岭杀医案”到不久前发生的“齐齐哈尔杀医案”,耳鼻喉科内的医患矛盾频繁爆发。这一现象是否与鼻健康话题的特性相关?在今年“爱鼻日”到来之际,记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调查。
耳鼻喉科成医患矛盾“集中区”
“妇科的脏,儿科的乱,四姑八姨上下窜;内科的杂,五官科的医生最容易被杀!”最近在医护人员的圈子中,类似的段子屡见不鲜。
今年2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杀医案:年仅19岁的齐某某闯入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室,连续击打45岁的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头部,致其死亡。就在今年1月,齐某某曾在该院接受了鼻内镜下进行鼻中隔矫正术、双侧鼻甲部分切除术。
2012年2月,河北柏乡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三名医生和一位患者被砍伤,耳鼻喉科主任常孟枝死亡;2013年10月,震惊全国的“温岭杀医案”,连恩青带着事先准备的榔头和尖刀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医护人员行凶,致1死2伤。原因之一是受困于鼻子手术后的“不通气”之苦。
据连恩青的亲属介绍,连恩青术后觉得鼻子不舒服、呼吸困难并伴有疼痛,但医院所有检查都显示其手术成功,他的鼻子没有问题。
连恩青由此怀疑医生欺骗他,并多次到医院找医生。在此期间,连恩青脾气变得暴躁,在家常摔东西。
有专家指出,调查显示9%-11%的耳鼻喉科病人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如鼻塞、耳鸣、喉咙有异物感等症状都很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焦虑。因此,针对鼻部手术后病人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耳鼻喉科的医患纠纷中,病人手术后主诉症状与检查结果不尽相符的情况经常出现。这种背景下,三言两语的回复可能难以平复患者的疑虑和焦虑。
鼻子虽小,麻烦不少
为什么在人们印象里只“小打小闹”、治疗一些小疾病的耳鼻喉科会和“医患死结”频繁联系在一起?记者发现,除去患者主观因素和医患纠纷存在的其他共性问题之外,耳鼻喉科的医患纠纷还与鼻部健康问题的不少“特性”问题相关。
吉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张宝林介绍说,鼻子的主要功能有三种,呼吸功能、嗅觉功能以及发声时的鼻腔共鸣功能。鼻子在影响情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往往直接关系到语音质量的好坏。“此外外鼻还与容貌有关,鼻窦内的空气也有保护大脑的作用。鼻子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据了解,作为五官之一,鼻部疾病的痛觉往往异常明显,如果在手术或者治疗时需要用药的话,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往往较大。张宝林拿鼻腔手术举例说,鼻部疾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期往往在三个月到半年,这比其他外科手术长5倍左右,恢复期频繁地换药、刺激鼻腔,这大大超过了一般患者的心理极限。
专家同时还指出,频繁打鼾可能引起呼吸骤停,也可能伴生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等疾病;鼻出血可能由鼻部肿瘤、炎症、外伤所导致,同时也可能是脑出血的一个预兆。但大多数人在平时容易忽视鼻部健康,在病时或手术后感觉不舒服时又去直接“问责”耳鼻喉科医生,这种认识“错位”也与不少耳鼻喉科的医疗纠纷相关。
专家:用科普和沟通来化解纠纷
“过敏性鼻炎可彻底治愈,无需手术、随到随走”“鼻窦炎激光治疗、百分百无创伤”……张宝林称,在大街小巷,个别医疗机构类似的“虚假宣传”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实际上,过敏性疾病目前只能够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无法彻底根治;且多数鼻腔手术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期,难以做到随治随走。
而且虽然激光、等离子治疗能通过破坏鼻黏膜、使鼻甲萎缩变小而缓解症状,但随着黏膜功能受到影响,人们往往在术后短期觉得症状改善后,又要继续承受各种不适。
有专家指出,从伤医事件中医院方面和医疗监管部门也应反思。比如增加每名患者的诊疗时间、在治疗时尽量与患者做好术前沟通等等。在手术之前,最好给患者对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术后恢复的时间有一个介绍和通知,尽量让患者“治得明白”,有心理承受准备。
张宝林建议,应该通过科普和沟通化解耳鼻喉科的医患纠纷。比如对空鼻症来说,患者就是因为下鼻甲对气流的感受不好,所以才总觉得鼻塞、甚至觉得有窒息感。因此,对“空鼻症”患者可以在进行鼻内镜检查时让他们通过影像自己观察,从而降低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此外,还应把鼻部疾病的一些常识尽快向更多人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小鼻子中蕴藏的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