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药价格何以如此之贵?

2015-01-15 11:12 来源:丁香园 作者:chenj
字体大小
- | +

近日,人民网发布的一篇新闻《进口抗癌药 明暗回扣催高药价》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诺华的抗癌药物“格列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它比印度的仿制药格列卫高出10倍之多,为何进口药格列卫在我国如此之贵?

抗癌明星格列卫

格列卫,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ilate),是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研发的一种针对酪氨酸激酶BCR-ABL的分子靶向药物,现作为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一线用药,有效率高达95%。且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也取得了确切疗效。

格列卫在治疗CML与GIST上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医学界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2011年汤森路透的诺贝尔奖得主预测更是将格列卫排在生理医学奖榜首。

格列卫是诺华的拳头产品,2012年全球收入达到了46.7亿美元。据IMS Health统计的数据显示,在中国,2012年格列卫强势增长将近36%,医院销售额达到4.04亿元人民币(约合6,550万美元)。

格列卫在我国的市场价格为23500元/盒/月,一年的花费超过28 万元。因诺华在中国启动了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GIPAP),患者在购买了前3个月治疗之后可以获得9个月的免费治疗。折算下来,每年的花费是7万元左右。

每年7万元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亦是高的离谱,而与诺华格列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仿制药格列卫的销售价格为1600-1800元/盒/月,每年的花费只有2万元左右。缘何两者差距如此之大,进口格列卫在我国的价格为何如此之高?

原研药自身的高昂研发成本

一个新药从化合物的发现、筛选、合成工艺、临床前研究到漫长的四期临床,再通过药品管理部门的审批,一般都需要10-15年的时间,花费超过10亿美元,很多药甚至高达40、50亿美元,其中临床研究无论在费用和时间上都占据三分之二以上,而这些研发成本必然要摊入药品价格中。这还远不是全部,期间失败的候选药物的研发投入也将摊入其中。

格列卫的研发跨越了近半个世纪,从1960年格列卫的作用靶点“费城染色体”的发现算起,直到2001年5月及2002年2月美国FDA分别批准格列卫应用于CML及GIST的治疗,跨越了约半个世纪,且是为数不多的仅通过了I期临床,就以“绿色通道”形式直接获批的临床一线新药。期间的花费远超过10亿美元。

高昂的研发成本是专利药价格偏高的重要原因,为了鼓励药企创新,各国对专利药都实施厂家独立定价权,药厂要在药物专利到期之前,收回成本,获得利润,就需要高昂的价格支撑,这亦是药企进一步开发新药的动力。

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丙肝治疗药物索非布韦,它以每片1000美元的高价饱受争议,但它却是治疗丙肝毫无争议的特效药。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原研药的高价格。

相比之下,仿制药只需依葫芦画瓢,进行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试验,即可申报注册,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节省了研发成本。以印度仿制药易瑞沙为例,Natco公司花了三年的时间仿制出该药,研发成本在50万-100万美元之间,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和原研药相比,仿制药的价格低廉很多。

格列卫在印度的遭遇让人啼笑皆非,格列卫化合物的专利已于2013年到期,但是诺华仍然持有β结晶的专利权,印度最高法院为了干掉它的β结晶专利,写了112页的判决书,最后判定格列卫的β结晶专利无效,称其只是α结晶形式的一种新制剂,依照印度法律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发明。所以目前格列卫在印度的仿制已经合法化了。

中国特有的制度成本

除去高昂的研发成本外,国内还有特殊的制度成本。

首先就是漫长的注册审批过程。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口药品皆需要在我国重新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这在多数国家是不需要的。

美国、欧盟和日本于 1990 年在布鲁塞尔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 ICH),为药品研发和审批上市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性指导标准,以便更好地利用临床、药学和药理数据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加快新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使用。

自那之后,全世界大部分现代化国家都加入了 ICH,但中国例外。任何一种新药,无论拥有多么充足的全球数据,无论在国外已经安全使用了多少年,要想进口到中国就必须在国内重新进行临床试验。而这个时间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

再加上申报审批的时间,一种进口药从开始申请到最终被中国患者用上平均需要 5 年,这指的是自费药。如果再算上纳入医保目录所需时间的话,平均需要等 6-8 年。期间还需要大量的花费,这又额外增加了药物的研发成本。

除此之外,在流通环节,国内进口药品到达医院之前要经过至少三层经销商的“盘剥”,每一层平均溢价5%-7%,而国外是直接由药品采购部门向厂商采购,省去了流通环节的高额费用。另由于国内以药养医制度的存在,内地医院还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0%-15%,这部分费用自然会加入药品的价格中。

再者就是税率的差异,我国的药品增值税率为17%,欧洲各国平均为8.8%,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为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药品的价格。

由此可看出进口药品在中国价格畸高的原因。只要制度成本在,价格就无法降下来。我们一方面应理性看待新药合理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也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推动改革步伐,削减不合理的制度成本。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