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整个医疗界都在狂批卫计委关于《医院医疗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死亡率规定的事儿。这事儿,咱们改天再说,吐槽要到点子上才能被称为“建设性意见”。吐槽就会放肆,而思考就是克制。
而且,作为谨慎乐观主义者,在批评行业管理机构的时候,也要对他们靠谱的工作给与正反馈。
上周,北京市卫计委宣布,从8月开始北京的医生多点执业无需第一执业单位同意,这一举措给医生多点执业打开自由之门。虽然短期内看不到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必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就在今天,北京市卫计委又通过媒体表示,《北京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办法》将自9月1日起施行。这个新的管理办法中有3个关键点:
1.下放医疗机构审批的权限,新建100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可由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
2.鼓励有资质人员开办个体诊所。
3. 缩短审批时间,对于正式受理的申请材料,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执业登记许可决定。1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许可决定时限,但最长不得超过45日。
多点执业的自由之门加上医疗机构审批的新办法,从北京政策结构框架基本完整。短时间内连续出台两个有利于医生自由执业的办法,这还是女超人于莺吐槽的哪个让离开体制医生寸步难行的北京卫计委吗?
医生是医疗服务的主体,而过去这么多年有关医改的政策出台,即不问医生的意见,也不顾医生的感受,更不为医生的利益着想。用最简单的逻辑思考:医生如果对医改不满意,患者能获益吗?
北京市卫计委这两个新政,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行业管理者从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思考,无论如何,要给他们点个赞。
我们不妨乐观的想象一下:你是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副教授,家住宇宙中心天通苑。周一到周三在协和上班,周四周五在天通苑自己的诊所坐诊,助手帮你事先预约好病人的时间,财务和法务第三方公司帮你打理。收到的诊金够你去地中海晒太阳……。
醒醒,东单站到了,请苦逼的协和大夫及时下车,门诊有一个挂号等着你消化。
来自丁香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