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医院进中国:定位和支付方是最大挑战

2014-12-04 17:42 来源:村夫日记 作者:小狸看健康
字体大小
- | +

中国允许放开外商独资医院,利好的背后却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外资要进入中国开医院肯定是逐利的。外资的市场份额也不会很高也不能很高,因为医疗说到底还是公益行业,是需要公立体系兜底的。要靠外资做差异化竞争是可能的,但要全民服务是不可能也行不通。外资市场可以说是一个有局限性的开放。

外资进入中国的难点不是本土化,也不是医生,或者器械审批,而是定位和支付方。

谁愿意去外资医院?我们撇开高端医院这个狭窄的市场不谈,谁愿意付出较贵的医疗服务费,换来不用排队、态度良好而细心的医生、以及可信的处方诊断?这个群体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

先来说为什么很小。医保不能报销,服务费用又贵,大部分人又买不起高端医疗保险,如果自费,那么这个市场就很小。会去外资医院看病的人会很少,市场做不大。

换一种操作模式,市场则可能会很大。中产阶级价值医疗的潜在客户大致是这样的,大城市,高学历,高收入,愿意为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付出一定溢价。有家庭的客户可能更愿意这样做。但他们却买不起市面上现有的一到两万的商业医疗保险,也或许觉得面面俱到的保险保障并没有必要。毕竟他们还年轻,相对健康。

要想做大外资医院,就必须找准这个人群的两个特点:价值医疗,以及可承受的价格。

操作模式可能是这样的,外资医院联合商业保险,为相对收入较高的企业团体开发中端产品,定点几家外资医院作为服务方。企业方面可以由雇主和个人共同承担保费。外资医院区别于现有公立医院最大的地方是:卖的是服务。服务价格会较高,但医生不乱开药不乱做检查,这样医疗成本得到了控制,保险公司也不必为公立体系内大量过渡医疗支出头疼,真正做到服务用到了实处。

同时,外资医院对雇主的意义是成为他们的团体私人健康顾问,这就把体检缺后端服务,慢病缺管理办法等问题都串了起来,在提供医病的同时,还提供健康指导和管理。且有商保作为支付方,就可以真正把健康管理做起来,成为一个竞争点。

外资无法去和公立医院拼规模,也不能靠门诊量来取胜,门诊量并不能和服务质量以及盈利能力挂钩。外资跑不了量,但需要定位准确,收入较高的企业团体客户是其最大的市场,而看病的便利性,医生的服务能力,以及后端健康管理能力会是主要竞争点。

从这个程度上来看,外资医院不用太担心公立医院VIP部门的竞争,因为其服务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的公立医院VIP主要做的是专家门诊稀缺资源,以及让一些愿意多付钱的用户不排队。服务模式并没有太大革新,对于团体的健康管理、前端的预防医疗,这些有助于支付方节省开支的行为都没有出现,因此外资和公立VIP仍是错位竞争的。

最后不得不说,医保可能仍不会是外资医院进入中国的一个主要点,医保是保底的,服务不是其核心。而外资的核心是服务能力,因此必须要第三方来作为主要支付者,雇主和商保会是主要的买单者。如果外资医院不和这两个支付者联手,将很难做大市场。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可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