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9时46分,一道明亮的蓝白色光束出现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回旋加速器实验室的外靶荧光屏上,标志着由该院自主研发的100兆电子伏质子回旋加速器成功实现首次出束。由此,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新一代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的国家。专家指出,相关技术在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望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突破。
回旋加速器总设计师张天爵介绍,这台100兆电子伏质子回旋加速器直径6.16米,是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也是我国目前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能量最高的质子回旋加速器。该加速器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掌握了特大型超精密磁工艺技术、大功率高稳定度高频技术、大抽速低温真空技术等一批质子回旋加速器核心技术,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加速器是核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可开展中子物理、核数据测量、质子辐照效应、新核素合成、不稳定核结构、质子的生物学效应等方面研究,并在核能技术开发以及同位素生产和核医学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回旋加速器能够产生不同种类的放射性核素,其中包括PET常用的超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可用于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此次100兆电子伏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可产生数十种放射性同位素,将使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更为丰富。
据了解,这一最新技术还将应用于质子治疗用回旋加速器的研制。放疗是目前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与X射线和电子束照射相比,质子束剂量利用率高,分布好,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副作用小,因此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正常组织。由于质子治疗照射剂量可精确到3D定位,对脑胶质瘤等具有明显优势。相关统计显示,临床有效率高于90%,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