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生到高级医生需21年 焦雅辉谈中国医生炼狱之路

2014-05-27 00:11 来源:健康界 作者:
字体大小
- | +

5月24日,在“医生是怎样炼成的”专场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表示,“如果中国医生在其职业生涯比较顺利的话,从医学生晋升到高级医生需要21年。”本场分论坛是由健康界传媒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举办的“发现最佳医疗实践——21世纪医院院长峰会.2014”的一部分。

焦雅辉进一步阐释“21年”:“医学生5年制学习,1年临床试用期,5年住院医师可以晋升主治医师,5年主治医师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5年副主任医师可以晋升主任医师,而在这过程当中,医生们没有选择学医的同学,可能已经是老板、总裁。”

即便如此长的“炼狱”时间,医生还不一定能获得社会尊重。“我国虽然有庞大的医师队伍,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含金量’不高。”焦雅辉指出,这和医生的培养、成长历程有关。在中国,接受正规化医学教育的医学生比例不高,同时,经过规范化、正规化临床训练的医师比例也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焦雅辉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医师的同质化。

中国医生的晋级“打怪”之路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截至2013年底,中国执业(助理)医师有279.5万人,这些医师是如何成长的呢?

按照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医学生毕业之后,需要获得医师资格。焦雅辉介绍,1999年5月1日,《中国执业医师法》开始施行,该法规定,中国建立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学生经过1年临床试用期之后,需参加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考试通过之后,方能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拿到医师资格证书之后,并不意味着医师就能在临床执业。“这个医师资格是终身的,谁都不能吊销,但只是说明你具备这个资质。”焦雅辉指出,获得该资格之后,医师还需要去申请执业证书,拿到执业证书之后,才能在临床执业。这是因为,根据《中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中国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如果医师有违法违规的行为,执业证书是要吊销的,吊销之后,医师可以经过一定条件之后,重新进行申请。”焦雅辉说。

取得执业证书还只是医师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步。“与国外的专科医师制度不同,中国实行职称管理体系,即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考取医师资格之后,可以获得住院医师。”焦雅辉坦言,医师还需要通过职称晋升,获得职业的进一步发展。

假如一位同学念的是5年制临床医学,在经过6年学习和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之后,即便是在很顺利的情况下,他还需要15年的继续磨练,才能晋升到高级医师。焦雅辉指出,5年住院医师可以晋升主治医师,5年主治医师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5年副主任医师可以晋升主任医师,而在这过程当中,医生们没有选择学医的同学,可能已经是老板、总裁。

医生成长中的“绊脚石”

在经历“炼狱”的过程中,中国医生还有可能遇到很多“绊脚石”。焦雅辉表示:“中国医师队伍虽然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与其他国家医师的“含金量”也不一样。焦雅辉认为,“中国医生在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能力及整体综合素质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医生差别很大。虽然中国有将近280万的医生,但真正符合我们所说的意义上的医师还不多。”

这和医生的培养、成长历程有关。在中国,接受符合医学科学要求的正规化医学教育的医学生比例不高。

目前中国的医学院校扩招很厉害,由于设备、师资等力量没有跟上,医学生学习的一些内容质量已经大打折扣。焦雅辉举例:“我那一届有400多人,其中临床专业是200人,像学习解剖,就是亲自看尸体,看解剖录像,一步一步学习。而现在,我的母校已经扩招到上千人,原来的校园已经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到处在借房子给学生上课。”

还和医师资格把控不严有一定关系。“每年医师资格考试,定分数线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焦雅辉透露,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是10%,与生命打交道的医师,其资格考试通过率远远高于这个。

焦雅辉指出,“我们每年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主要参考医学本科五年的通过率,但目前,本科通过率一年不如一年,医学研究生的通过率也在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在中国,经过规范化、正规化临床训练的医师比例也不高。焦雅辉介绍,中国虽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住院师规范化培训,但却没有在实践上真正落实。在新一轮医改中,中国开始逐步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2013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

“上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应该是最接近上述文件要求的,但没有其他地方能做到。”焦雅辉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投入问题,更多是观念、魄力等综合因素。”

此外,中国还存在供与需不相适应,医学生培养与医师需求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这是中国医师队伍面临的一个很重要问题。”焦雅辉举例,日本培养医学生,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每年培养医学生的数量都是根据医院的需求来确定。

解决之道: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焦雅辉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改变中国医学生培养和医院需求脱节的矛盾。

这是因为医学本身是一个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按照规律办事。焦雅辉指出,“中国可以从正规化医学教育抓起,变素质教育为精英教育,根据需求有计划地培养医学生。”

在制定计划时,应对医师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医生需求计划。“目前中国医院招聘人才时,像公务员招考一样,违背医学规律。医院可能缺的是一个外科医师岗位,结果招进来的可能是内科医师,导致内科岗位增多,而外科医生的岗位还是缺人。”焦雅辉认为,中国对医生的管理和需求,一定要有精细化的计划。

同时,中国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医师的同质化。焦雅辉说:“我没毕业的时候,我的老师曾告诉我,毕业之后,我到哪一级医院,就是哪一级医院的水平。这说明,没有很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导致医师的不同质化,造成各级医院在医疗服务上的巨大差异。”

焦雅辉指出,经过真正意义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后,医师可以进行多种选择,或个体开业,弥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或到县医院做骨干,或到大医院工作都是可行的。

另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建立专科医师制度,废弃以往的职称管理体系。“建立专科医师制度非常有必要,但由于没有法律依据,我们很难推进此事。”焦雅辉指出,“这需要修订中国医师执业法,加入建立中国专科医师制度的条款。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提高医生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医学领域。”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