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河北、南京、深圳,被公开的医暴越来越密集,一方面,医务人员群情激愤,另一方面,针对医务人员的言语暴力也不时爆出。医患双方何以变成势不两立的两个群体?以下是一位管理背景的作者对医患关系的思考,他指出,医患暴力“根源在于制度失败、管理失灵,并非某个医生个体,但如拒不承认这一实事,或者傲慢地仅将其归因于'无良患者'和'无良媒体'等外界因素,就过于自欺欺人了。”其言或许刺耳,但有理没理,还请诸位评判。
新春伊始,医暴频发,正值广大医护人员悲愤之际,广东电视台不靠谱主持人王牧笛在微博上对护士大爆粗口,以其媒体人的角色,吸引了比杀医暴徒更多的眼球,这不仅招来了医护群体的愤怒谴责,甚至还引发了医师协会的正式抗议。
正是“别人偷驴他拔蹶,不作死就不会死”。
发现形势不妙的王牧笛很快删帖道歉,但为时已晚,道歉被认为诚意不足,更大规模的抗议浪潮席卷而至。眼看这位小生的职业生涯危在旦夕之时,据说经高手指点的第二份道歉书低调出炉,其中言辞恳切,悔意昭然,这得到了部分意见领袖的认可,虽尚有争议,但王牧笛貌似涉险过关。
一个本来应该很有教养的公众人物,何以因一件在医方看来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发飙?对此,不同的立场,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解读。
医生们认为:扎针能否一次成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相关,没有一次找准血管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假如因此对护士不满就是无知,而威胁砍人更是犯罪。
医疗界外部人士的看法却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医方对患者缺乏尊重才是纠纷的起因,威胁使用暴力应予谴责,但穷追猛打并不理性,且医方也应反省。
至此,和每次医患冲突事件后存在的舆论对立一样,上述观念的撕裂点昭然若揭:医生认为自己在医疗程序上没有过错,外界则认为患者没有受到尊重。显然,双方使用了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个无比热爱足球的小伙追求心仪女孩的方法,就是不断为女孩预定昂贵的足球比赛入场券,但他最终不仅没追到女孩,还被鄙视为奇葩。小伙倾情付出,且在选择座位时绝对没有因省钱而犯错误,但不知女孩心里想的却是“这该死的球赛又耽误回家看帅哥‘都敏俊’了”。
认识的不同可能源于立场和评价体系的差异,但真相只能有一个。到底是仅仅因为多次针刺才找到血管而没有任何其他原因,王牧笛就发飙并扬言使用暴力?还是真如其所说,护士存在态度傲慢等服务品质瑕疵?这是网络和社会上意见对立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关的任何缺失真相的判断都缺乏说服力。
当然,无论医方是否存在过错或其他任何理由,都不可以作为使用暴力的理由。但其中的因果关系却不容忽视,就像忘记锁门绝对不是小偷就可以入室行窃一样。盗窃犯罪也应严惩,但不锁门就更容易被盗,这也是常识。
显然,只有将事件的起因、过程等细节真相进行调查清楚并公之于众,方可终结各种猜测。但每一次医暴事件后,相关部门总是对调查和公布真相这一重要程序讳莫如深,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担心公开真相会导致舆论失控。
医院是一个公共场所,出入人员复杂,少数泼皮无赖寻衅滋事甚至实施暴力犯罪,在所难免。但是,每一次医患事件发生后,医方很少反思是否真的存在服务瑕疵,我们听到的都是患者仅仅由于对医疗过程本身不满,就“毫无理由”地对医护人员实施了暴力侵害。遗憾的是,在事实未知的情况下,这种无真相无逻辑、缺乏常识的判断,难以平息外界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