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往事:那一刻,科学战胜了疼痛

2014-05-19 23:41 来源:华声论坛 作者:
字体大小
- | +

要开刀,必麻醉!今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150多年前,医学界对手术疼痛的控制却一筹莫展。19世纪40年代,美国波士顿的一群年轻牙医,开创性地为人类找到了止痛良方,全身麻醉自此出现。在对付疼痛这一恶魔时,人类走过太长的夜路。有趣的是,在麻醉发展的道路上,也写满了医学家的争名斗利。

“疾病是死亡先锋,它引导你严肃思考并反省一生所为。人之一生充满悲伤苦痛,大多时候苦痛是短暂的,但也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很难想像,这段哲思妙语是说给要开刀的病人。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圣托马斯医院手术室外,牧师要对每位即将走向手术台的病人进行如此一番布道式的疼痛宣教。彼时的外科教科书,很少谈论解除疼痛的方法,没人关心病人是否舒适。疼痛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宗教苦难。

手术?毋宁死

被伍尔芙尊称为“英国小说之母”的范尼·伯尼(Fanny Burney,1776~1828),曾描述过她恐怖的手术经历。1811年9月30日,拿破仑首席军医多米尼克·拉莱(DominiqueJ.Larrey,1766~1842)为她实施了乳腺癌切除术。伯尼事后记录到:

“我上了手术床,一块丝质的手帕放在我的脸上。七名医护人员围住了我,透过手帕,我看见闪闪发光的钢刀。接着是一阵寂静……当恐怖的钢刀刺入乳房,我无法控制地开始哭泣。我大声尖叫,并持续了整个手术过程,那简直是一种酷刑。”

虽然痛苦,但这是一次成功的手术——她多活了29年,但记忆里增加了一份残酷——任何能唤起起这次手术的事,都让她不寒而栗。

那个年代,忍受疾病折磨还是选择手术治疗,成为一种艰难选择。有不少病人选择了轻生,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痛苦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不如选择了结。

在真正让人无痛的技术发明前,手术当然还是要照做不误。古埃及人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截肢和睾丸切除术。若病人难以忍受苦痛,五花大绑按倒在手术台上就是,完全无视其嚎叫疼痛的惨状。

西亚古国阿西利亚还曾用压迫颈部血管引起病人昏迷的方法,实施包皮环切术。罗马时代的名医迪奥斯科理斯(Pedanius Dioscorides),编纂过一本在药理学保持权威达1500年之久的著作。这本名为《药物论》(Materia Medica)的书中描述,曼陀罗花和白酒能产生麻醉作用。放血把人弄晕、用木棍将人打晕等方式,也都曾是手术前的准备方法。

中国的古人也涉足这一领域。据《三国志·华佗列传》载,华佗曾发明“麻沸散”,以此麻醉病人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在其著作《串雅内编》中介绍过一种开刀药方,便由草乌、川乌、天南星等组成。

19世纪,催眠术在欧洲渐趋走红。鼓吹者声称,催眠术是一种“生物磁力”,能解除术中疼痛。手术时,先将病人催眠,助手还要一直盯着病人的眼睛,以吸引其注意力。然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下设的委员会,证实催眠术能解痛完全是骗局。这个委员会,包含了几位响当当的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拉瓦锡和断头台发明者盖勒庭(Joseph Ignace Guillotin,1738~1814)。

让人笑的气

麻醉技术发端,采用的是吸入这种方式,可说是一个历史上的偶然。

18世纪,化学家们认识到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当时,环境卫生糟糕,人群疾病频发。针对“纯净空气”的研究应运而生,来改善身体健康。气体吸入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养生疗法,英国布里斯托也出现了首个空气SPA疗养院。呼与吸是肺的功能,吸能汲取自然精华,纳入充备氧气,满足机体所需;呼则排除机体垢污,释放二氧化碳和毒物。

1772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列(Joseph Priestley,1733~1804)与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制成了氧化亚氮。它的昵称是“笑气”,最初却被认为能传播瘟疫。英国年轻的化学家汉弗莱·戴维(Humphry Davy,1778~1829),不顾专家意见,年仅20岁就发现这种气体不但能缓解疼痛,还能让人欣快并且笑出声来。

戴维

戴维亲自体验过笑气后,这样写道:

“我并非在可喜的梦幻中,却为狂喜所支配;我的胸膛并未燃烧可耻的烈火,两颊却泛起玫瑰红色。我的双眸充涨闪耀的光辉,我的嘴唇喃喃自语,我的四肢不知所措,好像有新生的力量附上了我的身体。”

这一研究成果被写进《化学和哲学研究》(Chemical and Philosophical)后,很快惊爆整个欧洲。笑气的诞生意味着手术再也不是撕心裂肺的哭喊,病人将微笑着接受手术。

遗憾的是,笑气效果虽好,但戴维手下没有学生继续这一研究。

因此,第一位试图用吸入气体方法进行手术止痛的专业人士,不是汉弗莱·戴维,而是英国外科医生亨利·西克曼。遗憾的是,他选择了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只有在很高浓度下才有麻醉效果。他对二氧化碳的研究孜孜不倦,并将研究结果邮递给一位同行,但并未得到认可。

麻醉研究踽踽前行。笑气沦为上流舞会的“摇头丸”,它让贵族的笑容显得更灿烂;它成为邮轮远航途中的助兴节目,像杂耍般为观众带来谜一样的体验。一位年轻的美国富商,甚至打起靠笑气发财的主意——他就是左轮手枪的发明者塞莫尔·柯尔特(Samuel Colt,1814~1862)。

此人从化学家那学到制造笑气的技术后,在19世纪30年代沿北美东海岸常年推销笑气,这项获利丰厚的事业,也让他终于有资本申请了左轮手枪专利。

一洋之隔的美国,也开始了麻醉探索。1844年10月10日晚,哈佛大学一间教室里,正在进行笑气公开演示。演示者是一位业余化学家,名叫考尔顿。他曾在纽约学过两年医学,期间掌握了制取笑气的技术。随后,便自称教授,游走四处演示笑气。演示者无意,观看者有心。牙医霍勒斯·威尔士(Horace Wells,1815~1848)看到笑气的神奇效果后,第二天就邀请考尔顿用笑气辅助拔除自己的一颗坏牙。令威尔士惊讶的是,只感到一点疼痛,他马上意识到笑气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早年他曾用催眠术给病人拔牙,也参加过考尔顿的讲座,现在终于悟到了这是一种麻醉的好方法,于是马上从考尔顿处学会了笑气的制作方法,将其用于拔牙手术。

分页: [ 1 ]   [ 2 ]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