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去美国当医生,USMLE升温

2014-04-23 13:5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字体大小
- | +

4月7日,在上海仁济医院浦东分院的教学楼里,新一季的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下称USMLE)精讲班一早就开始授课。30多位学员有相似的身份,不是医学院校在读学生,就是年轻的住院医师。相较国内230万余人的执业医师队伍,课堂的组织者李旸和他一年400-500位学员,几可忽略不计。

李旸曾经是USMLE的考生,现在,他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这项考试培训。USMLE正在带给在座的人希望。这些专业能力可能还强于同辈的学员担心,继续在国内发展,将会应验业内传说的生活:没有节假日、活多钱少风险大。

这种感受可能无法得到太多民众认同。知名医疗网站丁香园最新抽样调查显示,2012-2013年度中国医生的平均年收入可能在6.75万元;约73%的受调查者认为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就收入而言,即便去除税金,医生们也达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两倍。绝大多数加班的医生工作时间在9-12小时之间。在各种规模的城镇,医生基本都被视为较好的职业之一。

考虑到USMLE考试的难度,希望参与其中的医生数量在激增。国内医师赴美行医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普遍路径是出国做研究,拿到绿卡后转做住院医师,再去考执业医师资格。新一代医学生们开辟了新的捷径——USMLE。2008年,李旸等人从网络小组转型到培训时,最少一期只有三四名学员。

USMLE考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医学考试,总共有7个部分,试程为8个小时;然后是临床医学考试,又分为CK(ClinicalKnowledge,临床知识)和CS(ClinicalSkill,临床技能)两个部分,CK试程9小时,而CS需要远赴美国,通过标准化病人考核问诊和体检;第三阶段也是临床医学考试,偏向考察各科医学知识融汇和实际应用,只能在美国领土境内应考,试程共需两天。

完成全部考试平均需要2-3年。美国外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要求,从获得第一阶段成绩到第二阶段的两个考试(CK和CS)结束,不得超过7年。目前共约6000多名华人执业医师在美国行医,虽然这个数量在短期内并不会突然增加。但是业内始终担忧,能够成功挑战考试的会是那些最具潜力的医疗骨干。

通过USMLE后,全美住院医师项目面试每年会留出约7000-8000个名额给外国申请者,约占录取总数的30%,其中来自中国的申请者越来越多,他们的成功率已达50%左右。

住院医师的机会?

查完房,交过早班,住院医师杨华从浦西赶到培训教室。刚到上海攻读博士学位时,他对USMLE有所了解,但一心希望在学业上更上层楼,为此还放弃了留在母校附属医院的机会。杨华说,他也没有想过要去国外当医生。直到他的“住院医”生涯遇到瓶颈。

国内医师的职称大体为三类,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这个晋级的过程对许多年轻医生来说异常困难。在这之前,名校高学历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为了写好博士论文,杨华在实验室埋头苦干三年,临床技能不免有些生疏。“好在还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作为真正上岗之前的磨练。”他一度安慰自己。上海于2009年率先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然而,甫一进入基地开始培训,杨华就发现它在不同医院差别挺大——他所在的三甲医院规定培训期是一年,而另一所三甲医院要求培训两年,不同医院给的待遇也不同。

培训手册内容的陈旧更让杨华犯嘀咕:上面所列的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等,都是已经很少使用的过时手术技术,在基地医院轮转中遇到的概率也很低,“到时候培训结果只能随便填写了”。

进入基地快一年,杨华再三提出要求,才争取到真正动手的机会:在手术尾声进行缝皮,这是一个手术中最微不足道的程序。他能理解医院的无奈: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如果手术做砸了肯定要赔钱,而医院里每个科室都要独立核算,大家都想尽量避免风险。

于是住院医师们只能干点写病史、给主刀医师做助手等杂活。“带教医师都很忙,没空教你”——在人满为患而又人手紧张的三甲医院,住院医有时会觉得,自己实际上变成了廉价劳动力,苦和累不说,还学不到什么东西。

杨华打听过,熬过年轻人觉得拖沓空洞的住院医师培训,有不到50%的人能够留在三甲医院(除非是儿科、妇产科这种人手奇缺的科室)。无论是进修、评职称,还是接触疑难病例的机会,都只向三甲倾斜,如果不能留下来,成为一名“优秀”外科医生的职业理想就可能落空。

“‘老板’的行政职位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留在培训的医院,也决定了学生的前途”,杨华说——同样是在规范化培训结束后,美国的住院医师就可以独立行医,而中国的住院医师却要面临再次就业。

在国内的医学界,临床诊疗和教学科研高度一体化,“大牛”们往往横跨两个领域游刃有余,而年轻医师无论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有赖于所谓的人脉,“不是嫡系,等于没戏”,杨华这样总结他所听过的故事。规范化培训尚未期满,杨华已经下决心加入了备考USMLE的队伍。

USMLE升温

已在多个城市开办的培训班,脱胎于一个“BUG小组”。“没当过医生、没考过USMLE的人干不了这个。”曾经的BUG首任组长,现在北京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旸说。他在拿到USMLE高分之后没有出国,而是离开了体制内的北京急救中心,选择与一家美资医院签约成为其外科医生,同时开办USMLE培训。

“我们就叫BUG吧,BeijingUSMLEGroup。”USMLE高分获得者之一、已经在美读完医学博士并在芝加哥做了一年住院医师的李嘉华回忆。他们在小组里一起度过许多周末。

不久后在各地有了兄弟组织,比如上海的学习小组就叫SUG(ShanghaiUSMLEGroup),依此类推。

李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从2008年底、2009年初推出有关课程,最少的时候一次只有3个学员。近几年来人数增长很快,每年约有400多位,其中北京几乎都是百人级别的大班;除了北京,他们已在上海、汕头等地开课,讲座更是遍及国内医学院校。

仅今年3月,他们在全国12座城市的12所医学院巡回,场场人头攒动。参与培训课程的学生,包括在校医学生和在职的年轻医生(主要是住院医师),大约各占一半。眼见USMLE渐火,一家国字头的行业协会还主动找到李旸,希望参与向医学院校做推广,随后在培训费中分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余劼,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USMLE的全部考试,在随后的match过程中获得美国13家医院的面试——所谓的match,就是申请全美住院医师项目的过程,因其录取结果公布日“MatchDay”而得名。余劼最终选定李嘉华所在的芝加哥库克郡医院(CookCountyHospitalinChicago),从今年7月开始他的内科住院医师生涯。

在国内医学院学习理论时,余劼认为引进原版教材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死记硬背。他认为这才是正确的临床思维,因为呈现在医生面前的病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疾病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USMLE被他认为也有这样的特点。

“通过了USMLE,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但这可以帮助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学新东西就很快”,余劼转述前辈李嘉华的话称,“你的learningcurve(学习曲线)会很陡峭”。

医学院是否支持报考?

国内医学生考USMLE,当属北京大学医学院开风气之先。圈内人估计,目前在美国行医的6000多名华人医生中,有1000多是北医校友。

北京的另外两所医学院校——首都医科大学与协和医科大学,也有越来越多的“战友”。和国内早已遍地开花的出国留学考试“考T(TOEFL)”、“考G(GRE/GMAT)”相呼应,医学生们把挑战USMLE叫做“考U”。

国内的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对于学生考U的态度有些微妙。“表面上大都是中立的态度,既不鼓励也不支持。”李旸说,不过他们每次去医学院校讲座,都是跟学生会联系,而不走官方渠道。

另据透露,国内某所顶尖医学院,还曾一度制止学生报考USMLE,拒绝在其报名材料中签字。

也有一些医学院的老师们私下里会表示支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3届的一位五年制本科学生告诉记者,有的老师会在上课时介绍这一考试。一位上海交大医学院在读学生也说,他正在某三甲医院的著名科室进行毕业实习,考U复习占去了他很多时间和精力,他的带教老师表示了默许和支持。

USMLE的参考书渐渐进入了各大医学院校的图书馆,上海交大医学院还购买了整套题库的版权供学生使用。

“老牌的或者中型的医学院偏保守,沿海地区的则相对开放”,一直和国内考U群体保持密切联络的李嘉华总结,像上海交大医学院等有很多交流项目,对考U也是促进。

在所有的医学院校中,汕头大学医学院可能是“最激进”的。坊间戏称USMLE才是这所学校真正的毕业考试。自2007年开始,他们就设置了全英文教学班,从全年级180名学生中遴选出30名,给予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USMLE项目的负责人张忠芳介绍,英文教学班全班考U的状况已连续三年,院里还打算试点后全面推广。

“这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水准的另一个评价体系。”张忠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相较于985高校或有部属三甲医院撑腰的名牌医学院,USMLE成为汕头大学医学院证明自己实力的一个途径。

甚至有一种观点是,汕头大学可能正从鼓励USMLE中尝到甜头。该校学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012年通过率达到87.3%,远超56.7%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170多个医学院校中位列第三。

汕头大学医学院的主要合作者李旸还是非常谨慎。“别把USMLE当成GRE”,他说,美国留给外国医学院毕业生的名额非常有限;而且不是每个学医的人都适合考U,考U培训更是一个狭窄的市场。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