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妈妈给11岁儿子的留言热传 温情和心酸感动人心

2014-04-12 22:17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郭小川
字体大小
- | +

爱人经常出差,自己要上夜班,留下11岁儿子独自在家,该怎么办?近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一位护士妈妈的一篇上夜班前给孩子的留言,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群等平台大量转发,大家被这封家书背后温暖而又略带心酸的亲子之情感动着。

妈妈的留言

阳阳:

你一定是刚到家吧,肚子饿吗?妈妈上小夜班去了,晚饭已经准备好了在蒸锅里,如果有些冷了就开小火蒸5分钟就行了,揭开锅盖和端出来的时候别烫着手,小心一些!如果天黑了你害怕,可以把所有的灯都开着,别自己吓自己,没什么可怕的!一直到睡觉都开着灯,没关系的!

如实在有什么事就打电话给我,电话是85052110,接电话的人可能不是妈妈,可能声音比较急,没关系的,你只要大声说出妈妈的名字就可以了。

作业做完就放在桌上,妈妈回来会签字的,希望回来看到的是做美梦的你!

妈妈

2014年3月31日

一点解释

通大附院急诊科护士长崔秋霞:急诊危重病人多,责任重大,因此急诊室护士上班时不允许带手机,这就是为什么杨芬叮嘱儿子实在有事只能拨打抢救室的电话。

纸条留言背后的无奈

丈夫出差,自己上夜班,没人陪儿子

4月10日,记者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抢救室见到杨芬时,她正参与抢救一位心肌梗塞的病人,来回奔波,额角渗出了汗珠。等病人病情稳定后她又护送病人到监护病房,这一忙碌就是三个小时。

当记者提起这封留言时,杨芬略感意外,她坦承自己没想到给儿子的留言会被大量转载。杨芬介绍,她儿子名叫倪蕴阳,今年11岁,由于丈夫经常出差在外,自己要上夜班,上小学的儿子需要经常一个人放学回家,独自吃饭、做作业。每当这时,杨芬习惯给儿子留纸条,把需要叮嘱的事情写在纸条上。

杨芬说,当天她上的是小夜班,四点半就得到岗,所以给儿子留言写得比较匆忙,当写到让儿子开灯睡觉时,她自己也流下眼泪。阳阳平时比较怕黑,整个晚上孩子都得一个人待在家里,着实有些舍不得。在上班的路上,杨芬调整好心情,当天晚上她没有接到儿子的电话。凌晨十二点半,在参与抢救了十二位病人后杨芬下班了,赶到家时已是一点多,到家后发现家里所有能开的灯都亮着,桌上是等待家长签字的作业,而阳阳一个人睡在自己的房间里,那时候杨芬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掉下来。

不经意引起的关注

“留言纸条”被大量转发,网友千条评论说感动

第二天下班后,杨芬将手写的这封留言放到自己的QQ空间里,同事看到后纷纷被感动,于是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群上转发,谁也没有料到留言在两天时间里大量转载,粗略统计转发近百次,各种留言超过千条。

网友@舒舒评论说:看到这封护士夜班前给孩子的留言,我流下心酸的泪,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这份艰辛。

网友@烟波江上评论说:看到很多人的感慨,不禁想起十多年前,刚上小小班只有19个月大的女儿,站在托儿所栅栏门后,独自一人眼巴巴地紧盯着大门,老师都劝不回她,直到我出现时,笑着流眼泪的情形!

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医生陈汝杰在转发了这封留言后对记者说,留言蕴含着杨芬对孩子细心的疼爱、无尽的牵挂和依依的不舍,更真实地反映出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医护人员特别是急诊护士高风险、高紧张度、频繁倒夜班、上班时手机不可随身携带等工作特殊性,让医护人员的子女无疑比同龄孩子需要承担的更多。

扒扒“急诊人”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通大附院急诊室护士张健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同事朱玉琴身上的一件事。有一天只有朱玉琴和女儿在家,朱玉琴要去上班,女儿要去上幼儿园,于是她早早地就把女儿叫起床,七点一刻来到幼儿园门口,可是大门紧锁,七点半大门还没开,再不上班就要迟到了,于是朱玉琴无奈地选择离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哪里愿意一个人留在园门口,拔腿就追妈妈的电瓶车,追不上,一个人摔倒在路上。现在朱玉琴的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每天放学独自过马路、乘公交。

顾霖的妻子郁红霞是通大附院急诊室108位护士中的7位护士长之一。顾霖说,与死神赛跑的共同目标,令急诊科医护人员亲如一家,也让他们这些“女婿们”也都成了铁兄弟,还经常在一起交流“育儿”心得,顾玉慧的丈夫学会了给女儿扎辫子,吉云兰的丈夫学会了烧菜……

采访结束时杨芬对记者说:“急诊医护人员工作的确很苦很累,在生活中有时也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但最希望看到的还是病人的康复以及来自患者的理解与尊重,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