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护士劳动太廉价

2013-12-30 23:4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日前,北京同仁医院举行2013年度护理操作技能比赛。在34项竞赛项目中,口腔护理和肌肉注射是实际操作,每一位参赛护士都要扮演一回患者,被注射、被护理。图为一名护士正在做“患者体验”。

护士长王惠告诉记者,排号收药、配药、叫号、巡回宣教、拔针等操作都是不收钱的,只有输液注射收费,一次2元,加上观察费共12元。单就输液而言,服务1名患者,需要3—4名护士,每名护士起码经过两到三年培训才能独立操作,收费却只有12元。

“常规的静脉输液操作过程最少包括5个步骤,即使是再熟练的护士,穿刺也需要数分钟才能完成。若遇到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样一个需要严格训练的复杂劳动,定价只有2元,还不值一个煎饼的钱。”参与北京市护士队伍建设调查的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说。

2元的静脉输液费,还不是护理项目中最低的。例如,肌肉注射0.5元,皮试0.5元,皮下注射0.5元,静脉推注1元,吸痰1.5元,静脉采血1元,拆线0.8元。

住院护理费用也很便宜。比如,住院一级护理每天仅9元。“这比做一次美容、洗一次脚、理一次发都便宜。”该院护理部主任陈燕芬说。一级护理包括:每小时巡视一次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提供与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全国各地现行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大多是1999年出台的,至今未调整过。湖北武汉4名学者发表了对省内80所二、三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比较分析的论文,结果显示,二、三级医院各等级护理收费实际成本均比现行收费标准高3—15倍,医院等级越高、护理级别越高,差距越大。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场上的护工请一天最少也要100元。现在很多医院实行“无陪护”制度,要把护士还给病人,护工不让请了,结果护士更忙了。医院为了节约成本,普遍采取了压缩护士数量、降低待遇的做法。很多护士干着每天9小时的活儿,拿着每月两三千元的收入。

如果以发达国家1∶3的医护比为参照,我国仍缺注册护士近500万名。一些医院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护理服务的价格和护士报酬并没有提高。

九三学社北京市医药卫生委员会在对12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尽管北京市护士总数在上升,2010年医护比为1∶1.03,2012年这一数据已升到1∶1.17。不同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护士职责和服务内容也有所不同,较发达国家1∶3—4的水平差距甚远。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49.7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8年的1.25提高到了1.83。2012年底,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48,二级医院达到1∶1.27。按照世卫组织每千人口应有2名护士的标准,医院临床护士配置缺口不大。但如果以发达国家1∶3的医护比为参照,2011年末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为246.6万人,假定医生数量稳定的情况下,仍缺注册护士近500万名。

“护士荒”虽说是全球性问题,即使在护士收入很高的国家也存在,但我国的情况更加严峻。一方面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另一方面,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带来了健康服务需求的迅猛增长。2012年,全国总诊疗人数超过60亿人次,人均就诊4.63次。

“我们医院2002年设计的门诊量是2000人次,现在已经达到五六千人次,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超负荷运转。”陈燕芬说。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达1973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0%。

庞大的就诊人群,短缺的护士数量,以及居高不下的流失率,给诊疗行为带来隐患,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护理质量需要有一定的护士数量作为保证。护士人员短缺导致一些护理服务不能完全到位。例如,注重执行医嘱和治疗性措施,忽视主动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注重技术操作,忽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护理服务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产生护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吴明说。

据调查,目前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不足,已成为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危重症、疑难症患者愈来愈多的各大医院中,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风险和隐患。此外,护士队伍不稳定,职业培养成本增高,不仅导致资源浪费,同时也带来医疗安全隐患。

还有一个现实情况是,一些医院正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进一步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护理服务的价格和护士报酬并没有提高,影响到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干得再好,护士收入也不如月嫂,不如钟点工,不如理发师。”很多护士认为,自己的劳动价值过于低廉,社会地位低下。有些护士甚至称:“干了几十年,从来没感觉到劳动价值有体现。”

李秀华认为,护士作为医改的参与者、推动者,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建议,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法》,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护士合法权益。改革公立医院护理服务补偿机制,合理调整护理服务价格,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护士实际收入。制定吸引和留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相关政策,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吴明认为,大幅度提高护理费可能一时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导致高收费的护理服务不能真正到位。因此,建议适当调整护理操作性服务的价格,体现护士劳动的价值,既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增加护士数量,也不会导致医疗支出的大幅增加。同时,提高医院护士人力支出的比例,规定医院中护士人力支出占总人力支出比例的最低标准;推行护士分层使用制度,在护士的使用上做到专业化,并在职称、收入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的职业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此外,还应保障护士待遇和合法权益,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实施护士带薪休假制度。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