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体验沪上临床医生工作状态

2013-12-11 22: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医生在急症室内查看病人病情


护士给病人扎针


护士在急诊室里忙碌


急症医生忙得没有休息时间


徐近医生几乎天天在走廊里吃午饭晚饭

强度大、压力大、风险大——“三大”特殊工作环境,令急诊医生养成了反应快、动作快、说话快“三快”行事风格。外科医生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迎着晨曦上班查房,回家时已披星戴月。本报记者蹲点体验中山医院、肿瘤医院急诊科和外科医生一日工作,医生们表示,近段时间频发的“伤医”事件,不会轻易伤害到他们的职业情感,“可能外人无法理解,但对我们医生来说,救人的感觉是无法言喻的。 ”

生了肿瘤的病人你陪陪他们、说说话,不仅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也可以让边上其他病人不害怕,要给所有病人和家属有家的感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听听病人的不满、怨言、担心、疑惑,及时给予解释能第一时间化解医患矛盾。

【对话】

儿子一通电话能让他掉眼泪

新闻晚报:听说你每天睡眠都是五六个小时?

徐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情况,外科医生一般都只能睡五六个小时。我一般晚上九十点钟回到家(有时手术晚的会到凌晨),开始看医学资料,准备科研的材料、论文,有时还有一些会议的资料。一般到一两点钟睡,早上五六点起。

新闻晚报:你们睡眠很少,三餐似乎也不符合健康和营养,那有运动吗?带薪年假能休吗?

徐近:很多医生说,外科医生的一日三餐是不符合健康需求的。我早饭一般六点吃,午餐盒饭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左右,晚餐时间多半在晚上八点到九点之间。没时间运动,我上班十几年,没有休过一天带薪年假,这是大部分医生的现实状况。

新闻晚报:你现在最渴望的生活变化是什么?

徐近:能够让我多陪陪儿子。我周一到周五的五天里,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每个周末也会加班。儿子上幼儿园我一年能送一到两次,4岁的儿子已经说过他长大不要当医生,因为医生总是不回家。有时晚上在医院工作时,儿子睡觉前打电话来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啊? ”心酸得想掉眼泪。

(记者 肖波)

“我的职业情感不会轻易被伤害”

新闻晚报:尹医生,你执业有多久了?

尹俊:我2008年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进入中山医院急诊科工作,已经五年了。

新闻晚报:近段时间患者暴力伤医事件频发,会不会让你对自己的工作境遇有所担心?

尹俊:我当了五年医生,每天都直面病人的痛苦;每一个医生都希望能把病人治好,但作为医生也有很多无奈的地方。不管怎么样,用暴力伤害别人、甚至剥夺他人的生命,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有问题可以反映、可以投诉、可以诉诸法律,但不应该采取这么极端、暴力的做法。这些暴力伤医的病人,表达情绪的方法是不对的。

新闻晚报:这类事件对你会有哪些情绪影响?有一些医生表示,比伤人者的暴力更令他们感到心寒的,是围观的病人及家属的冷漠,以及一些网上舆论的偏颇。这些会影响到你的职业情感和从业积极性吗?

尹俊:其实不会,我的职业情感不会轻易被伤害。我还是很喜欢当医生,你可能无法理解,救人的成就感难以言喻。有的病人是抬着进来的,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最后是走着出去的,等过了两三个月,他来随访,病情明显好转,要送红包给我,我拒绝了。我跟他们说,“你可能无法理解,看到你现在这样好转了,我的心情和你的亲人是一样的”。还有的病人救护车送来的,做了心肺复苏把他们救活了,这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

(记者 朱蒙雪)

【现场】

手术日,一天站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一天两次查房坚持15年

周一清晨6:30,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副主任徐近已来到住院病人的床前,开始查房。

“太好了,徐医生来了,您帮我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吧! ”13病区的一名40多岁的罗女士(化名),十天前接受胰腺肝胆外科最大的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目前总体情况还不错。徐近医生走到她身边,看到腹腔引流管有少量乳白色的液体。

“这两天你吃了什么很油腻的食物吗? ”

“噢,我吃了三天的炖蛋。 ”

“肿瘤根治性手术需要彻底清扫后腹膜淋巴结,有的病人会在最初进食特别是油腻食物后出现轻度淋巴漏……你不必担心。 ”听着徐近医生的解释,罗女士紧张的神经放松了。

查房,除了停留在病人床前的时间,徐近医生行走如风。记者观察,不少医生都有说话快、走路快的特点。徐近说:“病人太多,时间太少。 ”

只要不出差、手术时间不超过晚上九点,徐近医生都会在下班前到病房进行一天中的第二次查房。徐近说:“生了肿瘤的病人你陪陪他们、说说话,不仅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也可以让边上其他病人不害怕,要给所有病人和家属有家的感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听听病人的不满、怨言、担心、疑惑,及时给予解释能第一时间化解医患矛盾。 ”

只要头一天接受他手术的病人,徐近第二天必然要进行查房,由于周一、三、五是手术日,所以每个周六早上徐近没有懒觉睡,7点半准时出现在病房。

外科医生站功靠多年磨练

查房结束,开半个小时的行政会议,徐近闪进办公室,对记者说:“走吧,去手术室。 ”刚出门,看见一名家属正被隔壁办公室的医生“请”了出来,医生笑着对她说:“谢谢侬,不要送钱,我们肯定会尽力把手术做好! ”

徐近笑着说,这位是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虞先濬,像这样的婉拒礼金经常会上演,医生们都习惯了。

更衣洗手,记者跟随徐近来到3层第一手术室。 “这是一名50多岁的女性患者,我们今天要给她切除胰腺肿瘤。 ”徐近说。

“今天有几台手术? ”

“三台。 ”

“每台多长时间,估计做到几点? ”

“胰腺肝胆外科没有小手术,一般少则三四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 ”

“手术日每天要站十几个小时? ”

“那没办法,外科医生的站功是多年磨练出来的。虞先濬主任今天有五台手术呢。 ”

戴着乳白色外科手套的外科医生的手,探入患者腹腔,拨开胃、肠,分离网膜,终于找到位于腹腔后部的胰腺。用手术钳夹起组织,用电刀把肿瘤组织一点一点剥下来。“啊! ”突然,手套被电刀烫了个洞,虞主任的右手大拇指也被电击了下。虞主任立刻脱掉手套,把受伤的手指伸入护士递过来的消毒液。徐近对记者说:“电刀烫不破的进口手套成本太高,中国外科医生大多都是用国产手套,电击伤是常有的事儿,被感染的风险也不小。 ”

站了三个小时后,记者觉得有点腰酸背痛。而同样是站着手术的医生,还在兢兢业业地做着手术。

经常吃盒饭,没胃口就加点泡菜

“今天他们照顾我,让我提前下来吃个饭。”12:30,徐近医生和记者暂时离开手术室,他的同事继续留在手术室进行切口缝合。医生办公室旁的走廊里,两张桌子上摆了几盒盒饭,两位医生低头在吃。

徐近医生的办公桌非常简单,除了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还有几本肿瘤医院学科建设、恶性肿瘤用药指南的材料。记者注意到,打印机边有一瓶吃了一半的志香居泡菜芯,“呵呵,经常在办公室吃盒饭,有时候没胃口就加点泡菜。 ”

说了没几句话,徐医生开始闷头吃饭,十分钟不到,一份盒饭下肚。 “你吃饭好快! ”他笑笑说:“今天已经慢了,平时为了赶时间,五分钟搞定。 ”

徐近医生自我调侃,早出晚归的好处是从来碰不到堵车,因为他总是比早高峰早上班,比晚高峰晚下班。 “他呀,恨不得在病人旁边搭个床。 ”虞先濬主任幽默地说。前几年有一次徐医生小腿不慎扭伤,一条腿打了石膏,很快大家发现有个拄着拐杖的医生天天来胰腺肝胆外科病房的护士站“上班”。

“虞主任也是一心忙工作,他是科室领导,除了平时的日程排得满,周末常常要飞到外地开会,前一周周末去南昌,上一周去了天津,本周又要去广州。”徐近告诉记者。幽默的虞先濬主任边走边说:“我太太叫我打个铺盖上班去算了。 ”

抢救、做心理按摩,急诊医生总被“争来抢去”

急诊医生总有工作“排队”待办

急诊科,强度大、压力大、风险大的特殊工作环境,令急诊医生养成了反应快、动作快、说话快的“三快”行事风格。尽管如此,当病人需要慰藉、家属需要支持时,30岁的急诊医生尹俊仍耐心地解释、沟通,还给他们做“心理按摩”。

昨天15:30,记者来到中山医院急诊科抢救室,70多张推床从抢救室绵延到过道、走廊、门厅。其中,内区多为危重病人,中区以次危重病人为多,外区主要为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 30岁的急诊医生尹俊主要负责内区与中区的近30名病人,此时他已完成交接班,开始穿梭在内区查房,为病人做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做出各项处置、与家属沟通病情。

16:00不到,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至,尹俊和护士急忙冲到抢救室门口接车。处置好后,又接着查房。

16:26,尹俊进行中区查房。83号床的老爷爷是第五名接受检查的病人,尹俊发现,他戴着呼吸机面罩,却张着嘴巴。 “用鼻子吸气,嘴巴闭起来。 ”尹俊对老人说话的口气有点像哄小孩,边说边利索地帮他调整、固定呼吸机面罩的位置。

作为一名从业5年的急诊医生,尹俊已经很习惯被“争来抢去”,往往在他进行手头一项工作的时候,还有好几项其他工作“排队”待办。

16:48,尹俊正在查看45床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30床的家属来问他:“医生,30床还有药吗? ”尹俊刚处置好回到工作台,等候在一旁的四名97床家属说:“医生,帮我们看看病历吧,她(指病人)还要在医院呆多久啊? ”尹俊向家属讲解病情话音刚落,会诊医生就来和他商量97床病人的治疗方案……

抢救完病人,还得做“心理按摩”

除了抢救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急诊医生还承担着许多“答疑解惑”的工作,时不时还得为病人和家属做做“心理按摩”。

97床的老奶奶年近90岁,脑梗多年的她躺在推床上、看上去毫无生气,半身不遂、无法说话、无法咽食,全靠插胃管供给营养。 16:51,四名家属问尹俊,她在医院还要呆多久?“心功能不好,肺里有炎症。 ”尹俊边看报告边解答。

18:14,急诊室新接诊了一名60岁的呼吸衰竭病人。一番检查后,尹俊决定给他上呼吸机,边为他佩戴呼吸机面罩边说:“觉得紧吗? ”“现在不是你想什么时候吸气就吸了哦,机器打出来的气你一定要吸啊。 ”不过,这名病人第一次使用呼吸机,有些不习惯,家属屡次来请尹俊查看情况。尹俊查看完并无异状,问道,“觉得不舒服啊? ”病人眨眨眼。尹俊安慰他道,“这没办法啊,生毛病了总归会难过的。你在第一次用呼吸机的病人里算适应得很好的。 ”

18:52,97床的四名家属又来找尹俊。 “我们看她这样痛苦、生命没有质量,真的很难过,想带她回家,不要再插胃管了,但又怕留下遗憾,真的很矛盾。 ”尹俊劝解说,脑梗病人恢复慢,对家人来说负担和压力确实比较大,无论如何,家属总要齐心协力。 “我们家属就想听医生说一句话,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家属说。这么令人为难的、生死攸关的问题抛过来,尹俊依旧耐心地说,“这事医生做不了决定,只能看家属的想法。 ”

这名女士有些执拗:“不是说要让医生做决定,我们就希望听医生一句话,如果病人希望不大,我们家人也没什么遗憾了。 ”尹俊对此答得很实在,“其实无论做什么决定,到头来都会有遗憾,你们家人要统一思想。 ”

晚上八点半,终于吃上一口盒饭

17:22,查完房,此时前来询问病情的家属告一段落,尹俊这才坐下来开始写病史、向实习医生讲解情况。

19:10,一名病人家属冲到医生工作台抱怨:“医生,有床吗?我们上午来的,怎么到现在都没一个床空出来? ”尹俊平静地答道:“现在还没有床。 ”记者了解到,中山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原本标准配置是10张床位,现在几乎每一寸能利用的地方都塞足了,医务人员全都满负荷、超负荷工作。

20:31,尹俊才停下来吃晚餐——一盒盒饭。其实,只要上中班,晚上八点半吃晚饭对急诊医生来说是常规的。

囫囵吞枣地吃完晚饭后,尹俊又检查了几名危重病人的情况,等到病人病情基本稳定下来,他才坐到工作台前,整理工作、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考虑还需要做哪些调整。

22:00,尹俊开始写当天的交班表。 22:45,夜班医生到岗,尹俊与上夜班的同事进行交接班,重点交接几名危重病人的情况与治疗方案。 23:00,尹俊终于在瑟瑟秋风中下班。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