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半年记:生育政策成焦点 医改进入“深水区”

2013-10-31 00:02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铁路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新名称从陌生到熟悉,意味着国务院此番机构改革已经进入稳定收效期。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一1982年以来的第七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半年时间过去了,按照当初拟定的时间表,这六大领域的整合有没有顺利完成?是否做到了李克强总理强调的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改革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生育政策成焦点 医改进入“深水区”

H7N9、芦山地震“考验”卫计委


3月16日,安徽省长李斌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卫计委主任。翌日,在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悬挂多年的“卫生部”牌子被摘下,新牌子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就在这个新名称还不被大家熟知的时候,一场突发疫情不期而至。3月31日,卫计委官网通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从上海两名严重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病毒-H7N9。由此,这个高致病性的重组禽流感病毒,让正在组建中的卫计委开始进入超常运转状态。“边组建,边应急”。4月8日,在卫计委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会上,原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如是说。

紧接着H7N9的脚步,芦山地震又带来新一轮考验。就是在这样接连不断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卫计委在新闻里频繁亮相,逐渐被各界熟悉并接受。

社会抚养费收支信息公开等成焦点

6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三定方案)公布。方案明显表达出两个转折性的政策信息:2009年国家“新医改”启动时,由中央层面设立的综合协调机构——国务院医改办,从国家发改委挪至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同时,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分管的人口政策制定归于国家发改委;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则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

很快,何时、如何“放开二胎”,社会抚养费收支信息公开等成为了卫计委被舆论热议的新焦点。据新京报记者统计,8月、9月、10月,连续3个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调整的问题,是媒体连续追问和报道的热点。

建立财政投入与保障制度推进医改

就在“生育政策”成为舆论焦点的同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则随着机构改革进入“深水区”。

三定方案明确,“将原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增设体制改革司承接国务院医改办具体工作。”此重大变化迅速引发卫生系统内外人士的关注。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医改办设在卫计委,是国家深化医改过程中,解决职责交叉,提高行政效能的体现。今后,体改司承担国务院医改办具体工作,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医改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推动医改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根据医改“十二五”规划,未来两三年,医改的重点内容是医保体系整合、基本药物和公立医院改革,内容更多涉及此次“三定”方案中,国务院赋予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职责。

就在昨日,卫计委副主任刘谦在系统内会议上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通过加快立法,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政府责任和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财政投入与保障制度,从而为医改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 链接

上海率先完成省级卫生计生改革

●3月28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

●6月30日

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

●9月9日

湖北宣布组建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9月30日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挂牌组建。

■ 声音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赵明钢表示,卫计委并没有为地方的卫生、计生机构整合给出一个具体时间表,根据国务院要求,将按照地方实际情况推进整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近3个月10余地

食药监管理局重组

一个西红柿多头监管成历史


在此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原隶属于卫生部下的副部级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合原分属于质检、工商、卫生部门(部分)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的安全监管职能,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单位。

3月22日清晨,北京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没有仪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悄然挂牌;同时,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承担国家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上述改革意味着已经延续近10年的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走向“终结”。原卫生部副部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啸宏说,曾有人开玩笑,称中国的一个西红柿在农贸市场卖归农业管、在超市卖归工商管、做成西红柿酱归质检管、上了餐桌又归食药局管了,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机构改革后,一个西红柿多头监管的乱象将成为历史。”

7月后各地食药监管机构改革“破竹”

新一届中央政府产生后,通过的第一个机构组建方案,就是国家食药总局“三定”方案;通过的第一个文件,则是《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虽说是“指导”而非强制,但《意见》还是给出了一个“望地方遵守”的时间表,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原则上分别于2013年上半年、9月底和年底前完成。

然而,地方食药监局重组,远不像中央国家机关重组,仅是部门和人员的挪移。

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执行者、检测设备,本散落在食药监、质监、工商、卫生、甚至经贸(经信委、商委)。在基层,很可能一个处室、一个工作人员、一台机器,都身兼数职。此次职能整合,机构重组,势必涉及同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之间人、财、物(资产)剥离、划转等复杂问题,涉及部门利益,编制,甚至很多工作人员的晋升前景。

至6月30日,省级食药监机构改革“原则”时间表最后一天,青海、甘肃两省同日挂牌组建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此前,也仅有上海组建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进入7月后,各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开始“破竹”,陕西、吉林、山东、安徽、河北、北京、四川、江西……记者梳理发现,过去3个月里,有10省(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重新组建,正式挂牌成立;另有河南、湖北、山西、内蒙古、广东、贵州、江苏、重庆公布了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定”方案。

省级食药监局重组后编制多增加二三十人

纵观各省的食药监机构改革方案,多数与中央保持一致,内设机构中,突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原来的一个处,扩充为三至四个处。同时,各省都加强了食品药品稽查队伍,广东、江苏、内蒙古等多地药监局下设稽查局,将原来分散于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食品安全执法队伍整合至此。

不过,与此番国务院机构改革不同,省级食药监局重组后,人员编制并未“翻番”,多数在原有编制基础上增加了二三十人。一些省份的“三定”方案还明确增加了事业编,以在现有编制的大格局下,增强稽查力量。

一位正处于机构改革之中的省级食药监局处长坦言,一方面,改革的“主基调”是简政放权,编办对新组建部门的编制卡得非常紧,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现在最受重视,增加的编制,全部用于扩充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原有的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处室,还可能遭遇合并减编。

据了解,国务院食安委已下达要求,食安办要针对地方食品安全机构改革中反映的人财物划转难度大、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