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碰到的均是难解之题,而公立医院改革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其成功与否事关医改成败。10月6日,2013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在沈阳举办,160余位医院院长就公立医院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精彩而深刻的见解,同时道出许多无奈和瓶颈。从11日起,人民网推出“六问公立医院改革”系列报道,以期助推医改顺利前行。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傅立波、马晓慧)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王大爷,有7张就医卡,每次看病换一家医院就得再做一遍检查,既花钱又遭罪,还浪费时间,真是既不满又无奈,这是我国大多数人看病就医的真实写照
能否就拿一张就医卡,走遍全国医院都通用?能否在大医院做一次检查,最起码一周内片子到别家医院都管用?能否利用云计算给病人建个邮箱,看病的数据都能储存,说个密码,让医生能看到全套的资料?
10月6日,在沈阳召开的第九届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与会院长均表示,这在技术上不是难题,完全行得通。但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每个医院各搞一套,互不共享,又不兼容,形成若干“信息孤岛”,又如“信息烟囱”,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各自为营造成“信息孤岛”
目前,我国尚未实现院际信息共享,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极为滞后。虽然,患者在一家医院就诊时可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但换个医院看病,医院之间不承认对方的检查结果,就得再重新做一遍检查。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表示,此前卫生计生委统计了70余家医院,基本上不能做到信息共享。
孙喜琢 大连市中心医院院长
大连市中心医院院长孙喜琢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东软的系统别人进不去,医院要拿出巨额费用进行信息建设。看病需要7张卡,完全没必要。健康卡应该实现一卡互通,做到一张走遍全中国,现在确实很乱,例如我们有医院内部的一卡通,也有沈阳市、辽宁省、国家的一卡通,这不是人为给老百姓制造麻烦吗?”
上海新华医院集团理事长徐卫国认为,“信息孤岛”不单出现在医院之间,医院内部也存在沟通不畅。
之所以存在“信息孤岛”,是因为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分析,首先,判断现有的信息孤岛是院内孤岛还是院际孤岛,“院内孤岛”需要院长发挥作用;“院际孤岛”则需要考虑,信息化是一个工具还是一个策略。在医院竞争的时候谁愿意共享信息、怎样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是使多方受益。“那么,信息共享之后受益人是谁?是病人得益,还是政府监管部门得益?”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医院之间为何不愿共享信息?侯岩认为,每家医院建设的信息化系统,缺乏国家标准、没有顶层设计,条块分割,是造成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症结所在。
廖新波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信息共享困难,不仅在于管理层,身处一线的医生也有自己的难处。医生出身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自问自答:“为什么医生会对信息共享产生反感?可能就是一种狭隘的、所谓的知识产权在左右着自己,还有一个就是繁琐的病例记录。”
统一标准“编织”全国信息网
“香港医管局下属40余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信息共享,患者的就诊信息,医生看得一清二楚,还有非预期的手术、非预期的死亡,全部都有。” 庄一强介绍了香港医疗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能否实现医疗信息化一体化?
“设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需要从上而下的设计,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地县医院平台,织成一张大网,让患者和医院各取所需。”虽然追求信息共享的细节不同,但是与会的大多数院长观点基本一致。
徐卫国认为,充分发挥医联体的作用也可以解决“院内孤岛”问题。作为上海最早建立医联体——新华医院集团,将信息化作为有力抓手,顺利推进了医联体的改革,尝到了甜头。在上海崇明县实现了1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8家社区医院,电子健康档案全覆盖,惠及100万居民的信息共享。
“医院的领导者,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消除这些孤岛,采用有效措施建立自动交互平台,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徐卫国的观点更侧重于对医院领导的要求。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也认为,院长的作用不可忽视。“推广信息化,就是一把手工程。”他坦言,如果一个院长干3年就换人,他还没来得及推广就走了,什么工程也是推广不下去的。“信息化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患者看病更方便、医护的行为更规范、医疗信息更加对等、医疗管理更加科学。我知道它的好处,就坚定地走下去。” 目前,盛京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分别通过了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6级和美国HIMSS Analytics电子病历采纳模式6级评估的医疗机构。
廖新波建议,消除信息孤岛至少需要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国家层面建立标准、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数据安全。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经济投入,为了体现公益性,此项投入应有政府来做。信息化既可以作为产业也可以作为事业,医院的一些公益化的服务可以由政府投入,而对于一些服务大众的项目,比如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个性化的服务需要收费。省级层面,广东省也在考虑建立省级服务平台,平台建立以后医改评估报告也不会如此辛苦,改变现在“数据”难找的情况。县区级层面上,至少在两三年内就将数据平台建立起来,否则无法建立起整个网络。
孙喜琢的建议则偏重于技术层面。由国家出面,做一个疾病编码的数据库,再做医疗服务编码的数据库,放到网上共享。全国都用一个平台,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国家层面不但要主动还要行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信息化应该实现从生到死全程的记录。“比如一位患者到某个医院就医,血压超过了标准,自动就有一条信息来提示需要采取哪项措施,监护人和保健医都要知道,这不仅是记录和信息之间的传递,同时也是健康的干预或者是统计。”
信息共享 政府省钱百姓得利
刘维忠 甘肃省卫生厅厅长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到底收益有多大?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算了一笔账。从政府角度看,信息孤岛解决以后,管理成本大为降低。“甘肃经济欠发达,我们能省的地方尽量节省。”预防疾病远比得了病再治疗花费更低,在疾病防控方面,甘肃省做了一个疾病监控软件。
这个软件帮助将全省每个月,每一种疾病的患病人数进行统计,列出排名并和上月比较和往年同期比较。如果发现哪种疾病有人数增加现象,可以及时做流行病学调查,把预警机制建立在基层。软件对提高管理效率大有帮助。“我们现在已经用上了,实际上每个月网上还会公布资费比例,这对医院的监管效果非常好。”
信息共享,效率提高,最终受益得利的是老百姓。目前,甘肃的远程会诊惠及所有的乡和一部分的村,大大提高了就医效率。三鹿奶粉事件发生时,酒泉有一个孩子昏迷了,去北京请专家抢救肯定来不及,通过远程会诊解决了难题。
“从经济角度来讲,以盛京医院集团为例,在大医院看病报销比例是70%,确诊后转到基层医院继续治疗,报销比例就是80%,这样,患者的花费就少了。在大医院看病,可以到社区医院输液,就医更便利。”郭启勇介绍,即使患者从成员医院转诊到盛京医院,在当地医院的挂号、检查结果等依旧有效,“这样就节省了重复挂号、重复检查的费用,可以大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医疗信息化也让医院的管理者获益不少。在郭启勇的办公室,足不出户,只要打开电脑点击几下,就可以随时掌握每日医院的门诊量、手术量,甚至看病人群的年龄、看哪些病等等。“2012年医院全年的统计数据报告,2013年1月6号就可以交,因为我们不需要费时费力去统计,系统都给算好了。”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相关部门也在做出调整。侯岩说:“这几年在做的事情就是做顶层设计,推动互联互通。”
正因如此,公立医院改革在信息化建设中特别提出了一个3521工程,建立国家、省、地市三级平台,卫生的五大应用系统,以电子病例和健康档案为两大数据库、一个网络。3521工程的逐步落地,使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积极的效果。
侯岩介绍,我国已有10余个省建立了省级卫生平台,来支持跨区域的信息共享;134个地市和397个县也基本上建立了区域卫生平台,实现了健康档案的调阅双向转诊绩效考核应用等。
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资源库也已初步建立。全国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超过了70%。“我们统计了12个卫生信息化试点省份已超81%,市一级已建立2800余万份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
此外,追求全局优化还是局部优化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侯岩指出:“盛京医院在信息化方面的领先做得再好也是局部优化,没有辽宁省的优化和全国的优化,也是一个信息孤岛。建立全国的数据信息库,不是院长们的责任,而是卫生厅长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