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10月6日报道,俄罗斯政府宣布付费医疗的终结,公民可永久享受免费医疗。
俄罗斯卫生部长在全俄医疗媒体论坛上援引宪法规定,宣布保证俄罗斯公民在俄罗斯联邦所有政府和市政机构免费享受医疗服务。卫生部长表示,这项条款现在不会变更,以后也不会改变。意味着俄罗斯将不会再有付费医疗。
不过,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吗?
俄罗斯版“免费医疗”是怎样炼成的?
普京开始的“医疗优先”新医改,改变了俄罗斯的医疗面貌。但只有医疗开支占GDP的比例达到6%,俄罗斯的医疗水平才可以达到欧洲的平均水平。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经济上实行休克疗法,但医疗不在其范畴。1991到1993年启动的医改,开始从公费医疗向医疗保险制度转变:政府负责为老人等弱势群体买单,企业负责为雇员买单,病人到医院只需说出自己的医疗保险卡号,就可以享受到几乎是免费的医疗服务。
但是这种改革几乎是换汤不换药,保险公司和病人仍然没有选择权,医院的效率低下,甚至比改革前情况更糟。从2006年起,普京开始了“医疗优先”新医改,重点是扩大政府医疗开支,改进医疗基金的使用,增加医疗系统的基础设施。给医院和诊所配备一流的设施,建设新的救治中心,实行全民免费体检,提高医生的收入等等,改变了俄罗斯的医疗面貌。之后4年内,俄罗斯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数量激增,年增长率超过10%。医疗机构也发生变化,社区诊所快速发展起来。
2011年普京继续推进医改,承诺在未来5年政府增加医疗开支100亿美元,并且把在职人员法定医疗保险费率从工资总额的3.1%,提高到5.1%,从而有更充足的医疗费用。这为全民免费享受医疗服务奠定了财力基础,任何人都不会因没有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急需动手术的病人也不必以缴费为手术的前提条件。
俄罗斯免费医疗真相 看病常排到一个月后
俄罗斯的免费医疗体系,受到诟病最多的是包括医生、医疗设备在内的资源紧缺,排队时间长,以及服务质量差。“由于有政府拨款的因素存在,导致医疗设备更新缓慢,就医环境也远远不如私立医院,抑制了俄医疗服务行业的创新。”王海栋告诉记者。
“我身边的很多俄罗斯朋友想去公立医院看病,登记的时候,一问,发现已经被排到1个月后,便立马转投私立医院,”王海栋说道,“尽管私立医院不便宜,但病不等人。”
据俄业内专家估算,俄境内有5.8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在1.5亿左右的整体人口中,约有8200万俄公民接受过收费医疗治疗,而且这一人数正以每年1.6%的增幅上升,其原因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对公立医疗机构信任度的下降。
此外,免费医疗也剥夺了医生和医院挣钱的机会,直接的产物便是医生们的“灰色收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俄医疗部门的声誉。在王海栋看来,免费医疗更多吸引的是俄社会中收入低下的群体,“俄国内的有钱人,甚至外国人现在看病主要选择私立医院。目前的趋势是俄罗斯国内越来越多的富豪更青睐出国就医,基本放弃免费医疗。”
曹妍说,形式上的免费治疗在实际生活中并非总是无偿的。在俄罗斯,病人很多时候需要给医生塞红包,以保证能更快地看上病,或者在治疗时能使用更好的药物。
另外,虽然看病不花钱,但患者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药品。俄罗斯实施医药分离制度,医院和药店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民众到门诊去看病,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可以去任何一家药店购买药品。药品售价中等,国家对于很多基础药品实施价格限制。
据曹妍介绍,俄罗斯免费医疗只涉及基本的、简单的医疗服务,很多复杂的医疗服务都需要付费。如果病人需要作大型手术、或者进行昂贵的长期治疗,大部分时候需要额外付费。
此外,公立医院也存在合法的收费服务。如果患者要接受并不紧急的手术,那就需要排队,而且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如果不想排队等待,那也可以做付费手术。再比如,如果是以公民个人意愿而采取的医疗措施,例如美容手术,也是需要收费的。
叶夫根尼亚,莫斯科一间公司国际业务部的白领,她的收入可以达到1000多美元,拥有一个标准的莫斯科白领幸福家庭,直到她3岁的女儿在一次意外中受伤。“所有的好医生都投奔了欧洲,在莫斯科甚至找不到医生来给我女儿做手术。另外,费用对于我的家庭来说也相当沉重。我只能去寻找私家医院,或者干脆到欧洲去。”
而在本轮改革之前,由于1990年代末严重的金融危机,及之后长期的经济不振,联邦政府资金短缺,对卫生医疗的拨款已大大减少。目前,俄罗斯卫生医疗体系资金不足的问题仍未很好解决,强制性医疗保险体系至2012年初资金缺口就约有1000亿卢布。Eugenia Bessonova,一位莫斯科新经济学院经济和金融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学家,他曾为经合组织撰写的一份报告中, 同样在《柳叶刀》上表示, 她认为在普京的医改行动中,大笔的资金没有被优化配置,至今普京医改的主要受益者们是那些倒买倒卖医疗设备的商人。
“另外一个问题是,政府花费了无数金钱在地方上修筑医院、购买仪器,却不可能吸引优质医护人员前往远离莫斯科或圣彼得堡的地方上工作。”原因是,在地方上的薪水只相当于莫斯科的四分之一。普京提出,到2018年医务人员的工资,要达到本地区年平均工资的200%, 但Eugenia Bessonova 认为仍不足以解决问题,在过去的几年虽然俄罗斯花在医疗上的资金由GDP的3.7%上涨到5.5% 但她认为大约达到8%才能接近真实的需要。
首先,中国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我们有权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口是俄罗斯的九倍还多。俄罗斯从2011年成为高人均国民收入国家,全球排名59,中国还是中等人均国民收入国家,排在第94。所以,我们即便推行全民免费医疗,也必定是低水平的,但只要同时做到广覆盖,那也符合全民的意愿。
其次,中国医疗保障之所以常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甚至还有大量医疗特权的存在。所以,在解决“低水平、广覆盖”的问题后,应该着重解决医疗公平问题。
再次,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医疗机构和设备的配套,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除了呼吁加大投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过程是渐进的。
新闻教室:地球上多少国家实行免费医保?
事实上,“免费医疗”的说法并不确切,全民医保的费用来自税款,因此实行这种医疗体制的国家往往税负较高,且“免费医疗”条件越好、越“慷慨”,税负也越沉重。所以,低税的美国是工业化国家中惟一不实行全民医保的。
《人民日报》驻外记者对全球70多个国家的医疗制度进行调查发现,只有古巴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免费医疗,即患者看病无需花任何费用。通常人们提到的免费医疗国家,如加拿大、英国、西班牙、俄罗斯、南非等国,全体国民确实无需缴纳医疗保险费就可获得基本免费治疗,但实际上看病时仍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如药费、挂号费等。
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在全世界193个国家的卫生费用支出中,个人卫生支出为零的国家一个也没有。人们平日认为免费医疗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美国、印度等,2007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分别为18.3%、18.7%、54.5%、73.8%。中国的个人占比在2001年时为60%,到2011年下降到35.5%。
至于非洲“大多数国家看病不要钱”的传说,则更让人啼笑皆非。诚如一些资料所介绍的,看病本身的确“不要钱”,但许多问题却比“要钱还麻烦”。举一组简单数据,就可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免费医疗”是怎样的水平: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仅有3.5美元/年,现代医疗(通常指上述贝宁科托努医院或更低下水平的“现代医疗”)覆盖率不到50%;只有46%的非洲产妇能在医院里分娩,婴儿死亡率高达7.96%,11.63%的儿童在5岁前夭折。当然,这也是进步了,因为直到21世纪初,这里的婴儿死亡率还高达11%。死于分娩妇女数却占世界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