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医改切勿学香港,弊端类似英国

2013-09-28 21:09 来源:医药观察家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日前,网友“一度花时”发帖炮轰港大深圳医院模式的13宗“罪”,包括供养港大深圳医院100名医生的财政经费可供养深圳同级医院400-500名医生;港大医院医生平均每天只看24名病人,同级公立医院医生接诊数约为4到5倍;打包收费后用药不透明等。最终得出其“太精英、太小众、不现实、不公平”的结论,进而质疑其医疗模式能否在深圳推广。其实,港大深圳医院并非精英化、小众化的模式,而是香港公共医疗制度的缩影,其弊端也是香港公立医疗制度的通病。

香港医疗制度学自英国,由政府全额拨款的公立医院和遍布全港的私立医院及私家诊所组成。病人去前者就诊,仅收每次100港币的挂号费;去后者的费用则由各家自己决定。理论上该模式覆盖到了所有方面,但整个体系中政府出了巨资,民众却得不到充分的医疗服务,唯一养肥的只有香港的医生。

在香港,公立医院专科门诊从首次就诊轮候到安排手术,都需经过长期等待。若换成私家医院,排期虽无问题,但费用非常高。虽然香港公立医院不用以药养医,私家医院却未必。因此,私家诊所虽无需等候,人们多半还是选择长期轮候去公立医院看病。其实,香港医生不少,政府医疗投入也高,但病人长期轮候的结果却导致实际诊治的人次并不多。而虽然香港医生比大陆医生轻松得多,薪水却数倍之无不及。但即使薪水如此之高,香港公立医院依然面临缺人的窘境,因为私立医院能够给出更好的待遇。因此,香港人的健康水平并不比大陆强,目前甚至已有不少香港人选择到广东就医,来保证及时性和享受低廉的费用。

其实,香港的医疗体制弊端也类似于英国的通病,英式免费医疗体制已日渐成为医生自肥的工具:借免费的理由降低公立医院医生的工作量,将病人逼至私人医院;私人医院业务大增后不断提升费用;公立医院再以私人医生收入高为名要求增加财政拨款。由于医疗系统的专业性和封闭性,整个循环中政府和民众除了出钱和忍受外几乎没有发言权,最终使大量财富流向医生和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材等商业公司及保险业。

正如“一度花时”所质疑的,内地的医疗制度改革绝不能向这个方向发展,而是始终要以普通人排得上队、看得起病为目标,全面提高公立医院整体的水平和设施。否则一旦因为免费的幌子陷进圈套,必然是纳税人花了大钱却只能得到稀缺的公立医疗,最终落入“看不起”和“轮不上”之间二选一的窘境。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