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倦怠的原因对比
这份联合报告还调查了导致医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不过在这一方面,中美两国存在一些耐人寻味的差距。中国医生职业倦怠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不高;而美国医生则是因为他们要应付太多的官僚事务。两者差距,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中美两国医生社会地位的差异。不过我们也看到,中美医生产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都是工作时间太长。由此可见,在工作负荷度方面,医生们普遍处于饱和状态,这一点,不分国界。
在职业倦怠原因方面,“疲于应付官僚事务”和“自我感觉无足轻重”出现在美国的调查问卷中,中国的调查问卷并未向医生提供这两个选项。
中美医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对比
美国 | 中国 |
疲于应付官僚事务 ﹡ | 收入不够高 |
工作所需时间太多 | 工作所需时间太多 |
收入不够高 | 缺少职业成就感 |
自我感觉无足轻重 ﹡ | 难缠的患者太多 |
难缠的患者太多 | 医保政策的影响 |
缺少职业成就感 | 无法为病人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 |
医保政策的影响 | 见惯生老病死导致同情心丧失 |
无法为病人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 | 同事很难相处 |
同事很难相处 | 日常工作日益依赖电脑 |
下属不给力 | 下属不给力 |
日常工作日益依赖电脑 | |
见惯生老病死导致同情心丧失 |
2.收入差异
中美两国医生的收入存在很大差异(表1)。43%的美国医生存款很少或者没有存款,相对应的是,存款很少或者没有存款的中国医生比例为87%。只有13%的中国医生拥有足够多的存款,而拥有足够多存款的美国医生比例高达51%。中国医生的收入要远远小于美国同行。这项报告显示,中国医生的合理收入大概为3500元-10000元人民币/月($560—$1600)[1,2] 。尽管中国医生的劳动强度要高于普通行业,但他们的收入反而更低,比如,中国药代的平均收入是医生收入的2-3倍。因此,很多中国医生通过药品提成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据2010年Lancet上面的一篇文章报道[3],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医院从此时开始失去政府财政支持,这导致了中国医生收入下降。为提高医生收入,医院以及医生开始从制药企业中获得提成,而这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治疗药物以及诊断措施的过度滥用,而这些最终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比如,在中国,75%的普通感冒病人会从医生那里获得抗生素的处方,而国际平均标准仅为30%。中国正在进行全面的医疗体系改革,尝试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给予不同形式的补偿。[3]
表1 :中美医生收入对比
3.难缠的病人
中国医生将“难缠的病人”列为职业倦怠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疗卫生体系的改变导致中国的医患关系日益恶化,其中最糟糕的影响便是日益增多的伤医暴力事件。目前已经有很多伤医暴力事件甚至杀害医生的案例被报道出来。媒体的负面报道以及医生收取医药提成的事实,在这些恶性事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效果。[4,5]
早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中国医生称,他们所在医院每月至少会经历1-3起医疗纠纷。78%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对医院投入的减少;70%的医生认为媒体的负面报道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6]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Quality近期发表了一篇正式指南,这篇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在医疗场所防止暴力行为的指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