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重拳,医学专业将向高精尖人才发展,中医得到大力支持

2017-07-13 14: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7 月 11 日晚,国务院官网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后简称《意见》)

《意见》为医学教育改革定下了大的方向:

到 2020 年,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到 2030 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

《意见》的内容涉及医学教育方方面面,与同学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下面阿源老师就来为大家解读。

一、提高生源质量,逐步实现一本招生

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实现一本招生,已经实施招生批次改革的省份,要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医学专业,提高生源质量。

严格控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单点招生规模。

鼓励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院校适度扩大本科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增加优质人才供给。

解读:对于以前存在的二本、三本临床专业大范围招生,而一本招生临床专业规模较小的现象,作出的一次变革,允许部属高校适度扩招,以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入门标准。

二、中职专业逐步转向和停止招生,严控高职规模

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要逐步缩减初中毕业生招生规模,逐步转向在岗乡村医生能力和学历提升。

2020 年后,逐步停止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招生。

届时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确有需要举办的,应依据本地区村卫生室人员岗位需求,按照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有关开办区域、培养规模、执业地域范围等方面的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备案后招生。

根据行业需求,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重点为农村基层培养助理全科医生。

稳步发展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

调整优化护理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

解读:医学教育层次参差不齐,而目前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本科以下层次的招生,将受到更严格的管理,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将逐渐向一本发展,而高职规模可能会大幅度缩减,中职将逐步取消,先有的中职院校,可能会成为在岗乡村医生研读在职学位的选择。

三、5 年制基础地位更加牢固,8 年制严控规模

夯实 5 年制临床医学、中医学教育基础地位。严格控制 8 年制医学教育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基础宽厚、临床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支撑机制。

解读:5 年制依然会作为基础医学教育长期存在,由原 7 年制转变而来的「5+3」一体化培养或许是有力补充;8 年制的招生规模会受到严格控制,以往 8 年制人数超过 5 年制人数的情况会有所改变,并且仍会探索新的模式。

四、改进 5 年制教育,创新教育模式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统筹优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临床与预防融合,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规范临床实习管理,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探索开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

推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融合,建设国家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建设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五、专硕需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也需科研教育

深化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

考试招生要加强临床医学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考查

统筹优化临床培养培训内容和时间,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

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思维和分析运用能力培养,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专业文献循证研究、文献综述、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

解读:专硕也不是一名纯粹的医匠,适当的临床科研思维,发现临床规律也是必要的;专硕有关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保证住培证书全国通用,扩大紧缺专业培训规模

落实并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临床带教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持续加强培训质量建设,培训合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探索建立培训招收计划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匹配机制,增补建设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 年前基本满足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高校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提升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水平,将符合条件的附属医院优先纳入培训基地。

稳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不断提高临床医师专科诊疗水平,探索和完善待遇保障、质量控制、使用激励等相关政策,逐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扎实、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人才。

积极探索和完善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取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的办法

调整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年限以及考核要求等规定,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

解读:住培合格证书的效力又一次得到了保证,避免出现跨省就业之后出现重新培养的局面;专硕和专博与住培和专培的关系可能会更加紧密,完成培训后将有途径获得相应的学位;住培和专培后续都将建立统一的标准,不同学制(本科、硕士、博士)的减免、考核有望得到规范。

七、继续教育影响职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强化全员继续医学教育,健全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将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聘用和定期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的重要条件

以基层为重点,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围绕各类人才职业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制订继续医学教育指南,遴选开发优质教材,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强化规范管理。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支持建立以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为基础、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为支撑的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

医生、医学生、医学相关从业人员可通过>>丁香公开课<<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八、人才培养考核一把手,医学院校也有指标

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制度,到 2020 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院校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探索实施高职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质量评估,加强医学类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第三方评估。

2018临床医学综合考研」,报名赠送VIP答疑群,填写学籍表,还可获得30元优惠卷

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将医师和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专业认证结果等逐步予以公布,并作为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快速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报名立减30元,填写学籍表,还可再获得30元优惠卷

建立预警和退出机制,对高校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动态管理,质量评估与专业认证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不达标者取消招生(收)资格。

九、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扶持资源匮乏地区

统筹卫生与健康事业各类医学人才需求,制定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病理、老年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紧缺人才培养

儿童胃食道异物的急诊室处理方法」,报名赠送VIP答疑群,填写学籍表,还可获得30元优惠卷

制定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的引导性专业目录,推动医学院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严格医学教育准入标准,规范医学专业办学,强化监督管理,新增医学类专业布点重点向中西部医学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倾斜

省级教育、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定期沟通,坚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探索建立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制定和发布人才需求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医学院校要根据人才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

十、全科医生将成为重点培养方向

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快速掌握住院必备常规检查」,报名立减30元,填写学籍表,还可再获得30元优惠卷

完善订单定向医学生教育培养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按照考生户籍以县为单位定向招生的办法,将本科毕业生全部纳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需求适度扩大培养规模;严格履约管理,及时落实就业岗位和薪酬待遇,鼓励各地探索实行「县管乡用」(县医院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的用人管理制度。

对在岗基层卫生人员(含乡村医生)加强全科医学、中医学基本知识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

十一、加强中医教育,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

分类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适度增加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中医类院校为「5+3」一体化招生院校,促进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

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人才培养。

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加强师承导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建立以名老中医药专家、教学名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加快推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

鼓励扶持民族地区和高等院校开办民族医药相关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开展民族医药研究生教育。

十二、促进区域医学教育协调发展,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

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薄弱地区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能力建设。

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大对中西部医学院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发挥高水平医学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薄弱院校办学水平,加大东部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西藏医学教育工作力度,加快西藏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建设。

以新疆和西藏为重点,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西部支援行动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西部地区支持计划。通过专家支援、骨干进修、适宜医疗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提升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十三、加强医教协同管理,支持医学教育发展

国家和各省(区、市)要分别建立教育、卫生计生、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统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共同研究协商重大政策与问题。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级人民政府要共建一批医学院校,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与省级人民政府要共建若干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升共建院校办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域和全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

科研必备技能:「临床研究设计」+「医学统计学」,报名立减300元,填写学籍表,还可再获得30元优惠卷

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对医学院校和医学学科予以支持

十四、建立医学背景进人才领导班子

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完善大学、医学院(部)、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医学教育的完整性。

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组织领导,在现有领导职数限额内,逐步实现配备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副校长分管医学教育或兼任医学院(部)院长(主任),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探索由常务副校长分管医学教育或兼任医学院(部)院长(主任),或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医学院(部)书记。

实化医学院(部)职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对医学教育的统筹管理,承担医学相关院系和附属医院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职能。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要组织开展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国家改革建设重大项目上对试点高校予以倾斜支持。

十五、改革薪酬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有住培证可直接考中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合理体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劳务价值,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全科、儿科、精神科、公共卫生等紧缺专业。

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

完善职称晋升办法,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等艰苦边远地区可放宽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下同)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对「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占各地高级岗位比例。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分层分类完善临床、公共卫生、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各类专业人才准入和评价标准。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可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开招

基层卫生计生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全科等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考察聘用

十六、合理调整住培补助,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

积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调动社会、医疗卫生机构、个人出资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医学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政府投入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财力、物价变动水平、培养成本等情况适时调整医学门类专业生均定额拨款标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补助标准,探索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补助机制,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合理确定医学门类专业学费标准,完善对贫困家庭医学生的资助政策。

改革探索以培养质量、绩效评价为导向的经费拨款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定落实投入责任,加大投入力度,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十七、加强评估和追踪,强化激励和问责

建立健全追踪监测机制,制订部门分工方案和追踪监测方案,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实施常态化、经常化的督导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

对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

全文解读

本次《意见》的发布从方方面面改革了医学教育体系,住培和专培将是大势所趋;

医、教分属不同的部门,从文件可以看出,国务院致力于解决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的协同和掣肘问题,不断强调医教协同;

5 年制的基础地位牢不可破,7 年制已经变为「5+3」一体化培养,8 年制严控之后,提出了「积极探索基础宽厚、临床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支撑机制」,或许将来还会出现新的培养模式;

从招生规模上看,以后二本、三本、中职的医学专业可能都将取消,高职作为补充存在,一本才是重点的人才来源;

阿源老师大胆预测:

5 年制与住培的结合将成为基础医疗人才的标配,而专培或许会成为高精尖人才的上升渠道。


编辑: 郝梦靖涵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