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24 小时》— 透过作家的心以医生的眼睛去看

2017-03-29 14: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余茳
字体大小
- | +

1.png

图一

鉴于文学对人性的表现力是如此丰富多彩,而医疗则是将繁复人性剥离得淋漓尽致的行业,那么当医疗碰撞文学时,势必会激发出难以泯灭的激情。于是,一直以来,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圈内,有很多是以医疗为背景的书籍,不过坦率讲,像《最后 24 小时》这样的书,并不算多。这不是一部披着医疗外衣的言情剧,也不是枯燥乏味的医学专著,作者曾说,希望这是一部医疗圈的朋友看了饶有兴趣,非医疗圈的朋友阅读后能够受益的书。我想,她做到了。

在儿科重症病房里,一个罹患绝症的小女孩,生命在不屈的挣扎中渐行渐远,而她陷入昏迷前的心愿,是将眼角膜捐献。还来不及被这种善行感动的人们赫然发现,此时,小女孩的父亲因病魔和刺激已经陷入癫狂,手抓利斧,追逐着病房里的医生.......故事在紧张的节奏中徐徐伸展,鲜活的人物慢慢凸显。在阅读中,这部书的独特之处也渐渐明晰。书中不仅有患儿的无助和天真烂漫、家长的无奈与备受折磨、医务人员的压力与艰辛酸楚,更毫不犹豫的揭开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与伤疤,将血淋淋的现实拿出来剖析,与此同时,却依旧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光辉。

2.jpg

图2追逐                       

图3.jpg       

图3被殴

透过小说,作者告诉我们,「医者和患者,绝不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而必须是共同进退的战友,因为大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她认为「做医生必须冷静但不应麻木」,并坦诚的表示,「莫怪医患关系现在日趋紧张,其实正常情况下,没有几个患者或患者的家属到医院专程就是为了打架来的,但由于身处困境、逆境乃至绝境的他们,身体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所以难免会心情烦躁、心态失衡,此时哪怕是一丁点不满也可能如燎原之火,勾起暴戾之气」;她也有疑问,「其实,奖金和工资,实在不应该是医生和护士关注的事情,否则,人们的头脑和心思,将耗费在带着铜臭味儿的欲念之中,当赚钱成为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有时候甚至被迫成为唯一的目的时,谁还能理智的界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呢?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呢」;在她的眼中,「生命,脆弱起来宛若游丝,顽强起来坚若磐石」,因为看到过太多的生死,她发自肺腑的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些人而言,看到今天的太阳都是一种奢望,那么对于活着的人们而言,还有什么借口不珍惜自己的拥有,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过得幸福」!

4.jpg

图 4 急诊夜班                           

5.jpg

图 5 女生的青春梦

书中没有为了感动而感动的刻意煽情,读者却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潸然泪下;字里行间虽轻如耳语,没有激烈的嘶吼呐喊,却因为过于真实的笔触激荡起振聋发聩的回响。

于普通大众而言,它捅破了神秘医疗与普通百姓间的隔膜,从感情上模糊了医患之间的界限,从理性上明确了谁才是医患真正的敌人;于患者而言,在这部书里甚至还普及了相当多的医学常识,堪称开卷有益;于医者而言,它表现出切肤之痛和精准的专业,让人相信这绝不是一个作家简单体验医院生活便可以信手拈来的。

事实的确如此,撰写这部书的,是学医从医二十余年的儿科主任、天津文学院签约作家,刘薇,同时她也是这部书的插画作者。所以,除了文学和医学,这部书里还有美学。这美学,表现在作者自己绘制的插图,每幅钢笔画,都笔触细腻、描绘精致,仿佛可以看到手术刀锋反射的光芒;这美学,还表现在故事情节之中,这种美并不张扬,而是那种风动藤蔓、细嗅蔷薇的温润之美。

正如《最后 24 小时》所传递的信息,生命中,真实存在的其实只有今天,昨夜已逝,明晨无期,唯有眼前的今天才是永恒。难道不可以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心无旁骛地认真活着,然后在新的一天来临时,将昨日的所有清零,重新再来吗?也许正是这样的感悟,才让刘薇和她笔下的医务人员笃定的选择了自己的从医之「道」,愿意用一生去从事「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职业。

这本书,我曾请不同的人阅读。

一位优秀的管理者的感触是,「一口气读下来,感觉这是写小说的人写的小说,是真正的作品,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小说,对医生刻画、描写真实,也有深度的思考」;一位杂志编辑认为,「小说讲述了医院这一背景下的人世百态,医务人员的生存状态和医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还原」;一位细致的读者说,「文中人物起名有创意,写作手法新颖,描写细致生动,画面感强,内容充实,读之有味」。

一位资深评论家写到,「全书写一个医院 24 小时的工作状态,每个小节都别出心裁地前置了特定人物的内心独白,全书文字洋洋洒洒,飞扬华丽,荡气回肠,颇见语言才华,故事饱满、紧凑,一些情节描写片段生动传神,非常精彩。出场人物众多,性格不一,各具活力,小说中的议论也有一定思想深度,其中涉及了病理、患病心理、人的存在感、死亡观、医患关系、生命尊严和伦理,以及文学作品等许多领域,知识面开阔,读的过程收获很大。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作品。小说的构思、谋篇、布局,包括章节设计、精美插图,有想法,有境界,有品格、有创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部书是完美的,毕竟这是一位年轻作家的首部长篇作品,从长远眼光看,她的创作应该说还有很开阔的成长空间,而且毫无疑问,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似乎故意有所留白,也许故事将会有进一步的设计,于是让人忍不住期待下一部作品的诞生。

我觉得,《最后 24 小时》是作者和百花洲出版社献给每一位读者的礼物,其中自然也包括直面疾病的患者和勇于担当的医务人员。凭借阅读,读者可以借助作家的心通过医生的眼睛去看当下现实中的医疗,又有谁能不被触动呢?

本文刊登于《中华读书报》2016 年 10 月 12 日 19 版,由原作者授权转载。

编辑: 迟庆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