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 |「苍生大医」——记于维汉院士

2017-02-17 15:43 来源:知心—中国心血管内科发展历程 作者:于波
字体大小
- | +

为丰富博物馆的藏品,积水成渊,以此形成能够充分展现中国心血管发展历程的藏品体系,现博物馆建设筹备工作组面向全体心血管学科发展的领航者、参与者、见证者征集博物馆藏品。

20 世纪 20-30 年代,一场浩劫席卷了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 16 个省 300 多个县的大部分农村地区,涉及人口近 2 亿。不错,那就是「谈克色变」的年代!当时,村民们会不明原因地突然患病,而且病情迅速恶化,发病人数多,病死率极高,患者可在发病数小时或一两日内死亡,一个冬天一个屯就有三五十人死于该病,病区人民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因当时该病最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故这种病被称为「克山病」。

而今,曾经的病区已是市景繁荣,早已不见了当年克山病的猖獗横行、万户萧疏的景象,但人们却难以忘记那段苦难的历史,更难以忘记改变苦难历史、送走曾经在中国部分农村肆虐一时的「瘟神」的苍生大医——原哈儿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疾病控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和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及地方病学专家——于维汉。

于维汉院士被医学界称为「医界泰斗」。他一生与克山病奋战,诠释了一位当代「苍生大医」的传奇。他的营养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被国内外科学界所接受。他的名字享誉国内外业界,他的故事令无数人动容,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他的铜像矗立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层大厅的正中央,昔日的老校长依然精神矍铄,目光依然平易近人。

于维汉院士出身于书香名门。青少年时期的于维汉院士就非常刻苦好学,学习优异,于 1938 年考取原满洲医科大学(现中国医科大学)。在祖国民族危亡、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历史进程中,接受西方科学文化教育的他,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5 年,于维汉院士参加革命工作。1946 年,在大连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1947 年,在关东医院大学(现大连医科大学)任病理科讲师。1948 年,于维汉院士从大连出发,辗转来到哈尔滨,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中国医科大学二分校军医。1950 年,28 岁的于维汉院士晋升为副教授,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任内科主任。1954 年,组建哈尔滨银科大学附属二院内科病房并担任主任。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 年,任克山病研究室主任、教授。1978 年,任克山病研究所所长。1978 年后,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1982 年,任心血管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1984 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名誉校长。1987 年,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名誉主任。1997 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维汉院士一生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我对党有感情,我对农民有感情」是于维汉院士常说的一句话。他是鞠躬尽瘁的科学家,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防治克山病事业中。为苍生大众的健康不懈努力奋斗是于维汉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为我国克山病的控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他创造了奇迹!

11.gif

1953 年冬天,哈尔滨医科大学接受国务院及黑龙江省政府省委命令,选派专家参加克山病抢救、调查研究工作。当时,年仅 31 岁的于维汉院士临危受命,毅然担起了攻克克山病防治这道医学界新课题的重任,率先奔赴黑龙江省克山县农村的重病区,开始了制伏「瘟神」的战斗!

正是这一次特殊的使命彻底改变了于维汉院士的一生。从此,他的命运与这片黑土地,与在风雪中与病魔抗争的农民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50 余年,半个多世纪,他与死神「克山病」的战斗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到他 2004 年一病不起。

22.jpg

20 世纪 50 年代初,因对克山病相关的资料掌握有限,克山病的防治还是医学界的新课题。本着「从头开始,从调查研究开始,从搜集第一手资料开始」的精神,于维汉教授身体力行,带领身边同事,不畏寒冬酷暑,雪雨风霜,走遍黑龙江省的所有克山病病区,调查了 60 万余人,他们的足迹像画笔一样,描绘出了克山病的分布图,并对克山病的重病区——克山、北安、德都、富裕等农村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年冬天的一次外出调查途中,因雪深路滑,车子翻到沟里,造成于维汉院士脊椎压缩性骨折。同行的老师把几乎窒息的于维汉院士从车里拽出来,送进医院。

在治疗期间,于维汉院士不顾病痛折磨,稍能行动就着手分析资料,研究克山病的防治措施。腊月是克山病的高发时间,每年的「头场雪,三九天,过小年」,发病多,病死率高。在每年最严寒的冬季里,于维汉院士都赶赴病区,钻进低矮的草屋,跪在炕上为患者诊病。为了抢救重患,他常常几天几夜不休息,实在困得不行就蜷伏在患者的身旁眯一会儿,饿了,连患者家里都不吃的馊冷饭也拿来充饥。为了抢救危重患者,他甚至口对口地给患者做人工呼吸!不嫌脏,不怕险!

1953~1985 年的 32 年间,在克山病区防治一线,哪里有克山病患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即便是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于维汉院士也不肯离开病区,有近 20 个春节是和病区的老百姓一起度过的。老乡亲切地称他是「农民的教授」。

几十年间,于维汉院士对 1.6 万人做了综合研究,系统地诊治了 6000 多名患者,亲自主持 500 多例死亡患者的解剖,做了 5000 多次动物实验。据相识他的专家说,于维汉院士一生走过那么多边远贫穷的农村,亲自诊治过那么多患者,在中国医务届大概很少有人能超过他,在全世界也可能绝无仅有的。

33.gif

经过多年的亲身实践和经验积累,于维汉院士终于探索出一条防治克山病的有效方法。他发现注射亚冬眠和适当补充葡萄糖液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急性克山患者的病死率,后来又发现用适量的毛地黄,对医治亚急性、慢性克山病也有明显效果。这两项重要发现对克山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他又总结出服用毛地黄和改善膳食结构的结合疗法,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医治克山病,而且还可以使一些患者的病情得到彻底根治。于维汉院士也因此赢得了「我国克山病防治泰斗」的称号。日本专家评价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

作为一位临床医生,找到了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方案,可以说是「大功告成」了,可以「衣锦还乡」地坐在大医院里当他的心内科专家了,可是于维汉院士却不这样想。他下决心一定要在病区扎下根,一定要把克山病的病因搞清楚,彻底铲除这个病魔。1962 年春天,于维汉院士提出了「营养生物地球化学病因说」,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他指出,克山病的发病与单一膳食条件有关,是一种与营养因子相关的地方性心肌病。为了探索克山病与膳食的关系,他在德都县兴隆乡和富裕县繁荣乡上千个村子进行改善膳食预防克山病的观察,亲自和研究人员挨家挨户为农民送豆腐,改善村民饮食,当地村民风趣地称他为「豆腐教授」。于维汉院士的研究成果为克山病病因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

1964 年,于维汉院士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了克山病研究室,后发扩建为中国地方病研究中心。改革开放后,由他倡导和主持的云南楚雄克山病综合性科学考察,把克山病防治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克山病发病机制。

于维汉院士 80 多岁的时候还提出要到克山病的病区走一走,以便整理出更完整的资料。他先后主持和起草了《克山病分型、诊断、治疗》、《克山病病区划定标准》、《克山病流行特点》和《克山病病理诊断标准》等专著,规范了我国克山病防治工作。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加强了中国医学地理制图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

他负责的科研课题,先后 4 次获全国科技大会奖;有 4 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医药卫生成果奖。在 1978 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于维汉获特殊贡献奖。1979 年以来,他先后 15 次赴日、美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1982 年,他应邀出席了在布拉克召开的第 14 届世界内科学会议,被选为心机代谢组执行主席。1984 年,他在东京心肌病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的沦为收到各国专家高度评价。2003 年,他又主持编著了 100 多万字的《中国克山病》专著。

44.jpg

在一次学术报告中,于维汉院士说:「我从事克山病的治疗和研究半个多世纪了,这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我无怨无悔,自觉生活充实,感觉到工作是美丽的,尤其和大家一起工作,十分惬意。我为克山病防治研究贡献了我的青春、贡献了中年和老年。我 79 岁了,但我还要贡献我的子孙。我的儿子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肌病理学家,孙子在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生物部学习。我相信,克山病病因在我们祖孙三代和同行一道努力下,一定能够解决!祖国万岁!」在场的学者无不动容,于老赤诚之心苍天可鉴,为了祖国和人民舍弃了自己的一切,什么委屈、磨难,什么蹲牛棚、遭游斗,都在笑谈中。

在于维汉院士的追思会上,曾在胡锦涛总书记手上接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证书,获得过「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这样评价:于维汉院士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具有「苍生大医」精神。

以此告诫学生:中国历代医学家皆以「医乃仁术」为宗旨,医生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哈尔滨医科大学的莘莘学子更是以于维汉院士为榜样,传承哈尔滨医科大学「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精神。

于维汉院士医生淡泊名利,立德树人,堪为一代名师楷模。1997 年当选院士后,国家每年发给一定的补贴,他坚持不取。2000 年,他提出设立「于维汉院士贫困大学生奖学金」以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从 1978 年直至去世前的任名誉校长期间,经于维汉院士的积极疏通,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派往日、美、加、英等国家和地区著名医科大学研修、攻读研究生和参加学术会议人数多达 2560 多人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院校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教近 60 载,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批心血管疾病和地方病专业的研究生,他的学生大部分也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

于维汉院士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是一位热爱生活、心胸开阔、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爱好广泛的「洋老头」,更是一位拥有伟大人格魅力的生活智者和慈祥的长者。他身材魁梧、步履 矫健,举止儒雅,风度翩翩,学识渊博。

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克山病研究所门前种了许多玫瑰,夏季一来玫瑰花盛开,芳香四溢。那时,在夏日的清晨,在研究所前,你常常会看见一位头发花白、身姿挺拔的老者,拿着一把剪子细心地修剪花花草草,那就是于维汉院士。

他也喜欢听古典音乐,听着贝多芬的交响乐,喝着咖啡,颇有些小资情调。他还喜欢游泳、打猎、收集烟斗及酷爱收藏石头。作家贾宏图在给于维汉院士写的传记里这样写道:他是时代烽火中练就的大写的人。

于维汉院士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食粮。在中国心血管内科发展历程的舞台上,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先行者!是医者永远的楷模!

于维汉院士简介

于维汉院士150.jpg
于维汉(1922-2010),辽宁省大连人。中国医学界第一个工程院院士,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地方病学专家。1953 年,受组织重托,带队投身到克山病病区,从此,他摸爬滚打克山病病魔缠斗了 50 多个春秋。1979 年后,先后 15 次赴日、美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2003 年,主持编著了 100 多万字的《中国克山病》。历任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主任及专家组组长、WHO 心肌病杂志委员,被医疗界成为「医界泰斗」,他的名字享誉中国业界。

原文载自由葛均波、霍勇主编的《知心——中国心血管内科发展历程》

后记:

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心血管医师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诞生了许多重要的心血管病学成就。为见证和记录中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进程,提高心血管医学专业人士和公众对中国心血管医学发展的认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导、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筹建的中国心血管博物馆已于 2016 年在苏州金鸡湖畔的姑苏会全面启动。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