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的医院都开启了招聘模式,争抢优秀的毕业生。近日,我们看到不少这样的招聘启事:
性别:男。
为了了解我们的认识是不是有偏差,我们又再找了下最近的招聘信息……
还是看最右边栏……
上面这些医院的招聘计划种,很多业务科室,好比外科和内科,哦,甚至辅助科室都赫然写着「只招男性」或「男性优先」。
这种是不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医院招聘现状中?那在规培中又是否有这种状况?招生呢?丁香园(微信号:dingxiangwang)今天就来试试看梳理一些例子推测一下现状。
看数字是最好的证据
每个在医院工作的人可能都有印象:好像确实是男医生比较多,但放眼到整个医院,男性又变成少数了。
根据《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在 2012 年,医院里执业医师的男女比例就达到了 1.36:1(57.6%:42.4%)。
数据来源:2013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但是,如果把一大波护士加上,在医院工作的男女职工比例,就会瞬间被翻转。
如果你是男性,还是单身,求职之路也许就会更加坦荡。因为这里潜藏 了一个逻辑:如果能在医院里解决了家庭问题,头上就写了大大的两个字「稳定」,领导喜欢啊。
男医生比女医生更具有优势?
医疗行业的工作的特殊性,让医生们在工作时顾虑重重。
比如电离辐射。
尽管医生们对辐射的了解要远远多于大众,但仍然无法阻止对辐射导致癌症、流产、胎儿畸形的担忧……
女医生一旦怀孕,往往需要调离放射科、介入科、手术室、放疗中心,相关工作只能让同事来顶替。
放射科经常会开玩笑地说道,怀孕的女性同胞们,一定得提前预案,两三个同时怀孕的话,科室就崩溃了。
提到介入治疗,这是内科做大做强的标志,因为某种意义上说,内科介入治疗的出现可以和外科手术抗衡,各科室主任的尤其重视。但由于职业特殊性,一般都是男性在从事介入相关职业。外科基本是男性古已有之,内科在选择职工时,加上这个考虑,也可能因此逐渐偏向于男性。
除此之外,还有药物、甲醛、夜班、医闹的问题,医院都作为选择职员的考虑,另一方面,部分女性,也将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考虑因素。
一则旧闻
这种「不平等」,绝对不止给女性医护人员带来伤害。
更直接的原因
有些因素,是从医疗体系建立以来就存在的。但最近愈演愈烈,可能有一个更明确的原因——二胎。
来看看这个山东省某儿童医院的招聘。
2011 年 11 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
2013 年 12 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
2015 年 10 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生二胎的标准逐年降低,二胎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二胎政策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
有了二胎政策,就有更多的女职工将要休产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在职女性有了二胎政策和产假的保护,可以放心生产。然而她们在求职的时候会遇到重重难关,没有单位聘用。
每一个用人单位,首先考虑到的招到可以立马用的人;然而,社会将有更多女性怀孕生产,产科医生和儿科的需求量猛增。不久前就有新闻报道中国缺 10 万儿科医生,医生护士「排队怀孕」也不是新闻了。
另一份旧闻
局面越来越尴尬了:一边是医院不想招女性,就等于放弃了一半的选择机会,招人更加困难;另一边,医生需求量猛增,医生只会越来越忙,让女医生望而却步。
总而言之
丁香园查阅了各大医院的招聘启事,多数医院并没有明确在招聘中明确限制性别,但在考核录用环节是否存在「不成文的规定」,我们不得而知。
但至少希望各个医院不要再把歧视如此直接地写到招聘计划中——中国医生数量和医疗资源已经如此短缺,再这样一盆冷水下去,寒了多少人的心。
毕竟,既然已经选择了学医,无论男女,都没有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