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李杭正跪在地上做手术。
右图: 李杭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病人的材料。
医者仁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昨天,一张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的微信群里流传出来的照片,引来网友无数点赞。照片上的场景是在手术室里,一名医生跪在手术台前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医生真的挺不容易,向有医德有医风的你们致敬!」网友赞道。
但是等我们真的找到照片的主人公 (跪着的医生和接受手术的患者) 后,照片背后的故事,却更加让人动容。
那天要救的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
跪着做手术的是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李杭,42 岁,到明年,从医就整整 20 年了。
和他见上一面,真的不容易。
昨天中午 12 点,我们给他打电话,想约他采访。
「我刚刚下门诊,下午还有三台手术,晚上值晚班,明天早上 9 点还有一台手术,采访的话只能在明天上午 10 点以后了。」电话那头传来李医生礼貌的回答。
下午近 5 点,我们好不容易在医院逮到了刚下手术台的李杭。戴眼镜,斯文、沉稳。说起照片的事情,他觉得「真的不值得一提」。
「我让他们不要外传,因为这点事情根本不算什么。我相信每个外科医生,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这么做。」
时间回到 11 月 15 日下午。当时手术台上躺着的是一名 34 岁的年轻患者,也是一个 8 岁女孩的妈妈。
妈妈胃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全身,做过两次手术,却没有阻止癌变。但是她坚持继续做手术,想为年幼的女儿再拼一下,多争取些时间陪着女儿长大。
所以,这台手术很关键。一边,需要打开腹腔,摘除肿瘤,另一边,癌症让她直肠梗阻严重,两头都闭塞。手术要「双管齐下」。
一般医生应该坐下并调整床的高低
李杭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从肛门放一根管子进入直肠,起到减压作用。「按照常规操作,医生应该是坐下,调整床的高低,选择一个最佳位置。但是当时,你也从照片中看到了,上面有两名医生也在手术。再调整,麻烦。站着的话,可能会因为找不到角度导致肠穿孔。所以索性跪下,找好角度,直接做了。」
跪在地上约 10 分钟。「工作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会碰到,任何事情也做得出来,这根本不是事儿。」他淡淡地说。
照片的拍摄者孟柠是李医生的同事。「我那天下了门诊顺便去手术室看了一眼,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别小看这 10 分钟,无论是谁,跪这么久,站起来腿都会发软的。李医生站起来,双脚也站不稳的。」孟柠说。
每天早上 7 点,李杭都准点出现在办公室里。而正常上班时间是 8 点。
「好多事情要做,要看病人的状况,处理病人的疑问,尽量在上班之前都解决掉。」李杭说,他一般会把重要的手术安排在上午,那时候精力最充沛。没有手术就会有专家门诊。
一个外科医生到底有多忙? 我们也列了列李杭昨天一天的日程表——
12 点到 13 点 30 分: 原则上 1 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
昨天中午,李杭在办公室里吃完盒饭后,就去病房查看病人了,还会诊了 3 名病人。
13 点 30 分到 16 点 30 分: 连着 3 台手术,中间出来见了一下上午接诊的病人,李杭几乎没有出过手术室。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病人资料。「今天值晚班,可以整理这些资料了,还要写会诊单,监护病人,如果有急诊病人就需要立即出动。」李杭说,现在值班是二线班,晚上还是可以睡觉的,值班医生解决不了了他再出马。这样的晚班,8 天轮到一次。
18 点 30 分到 20 点: 匆匆吃完晚饭稍事休息,就开始与其他医生会诊。
今天上午 9 点,他还有一台手术。「估计会忙到中午再回家吧。」
如果不值班,李杭傍晚 6 点钟下班。「其实对两个女儿挺愧疚的,早上我上班,她们都没起床,晚上要是医院有事也不能陪她们吃饭。所以尽量在不值班的日子里,早点回家,和她们聊一聊。」
对医生来说,尽力就是最大的负责
从医近 20 年,上班时,几乎是一刻不停。李杭说,自己也有累的时候。
「说真的,身体上的忙啊累啊,都无所谓,就怕自己手里的病人恢复不顺利,要遭更多的罪,这个时候我就会很难过。」
李杭平时话不多,但是他的善良人人都看得见。
孟柠偷偷说,李杭对病人特别好,碰上家庭困难的病人,会想尽办法,在不影响整体恢复的情况下,能为病人节约一点是一点。
对此,李杭的解释非常实在。「看病是个高消费,人家的身体已经非常痛苦了,何必再给这个家庭增加负担。说实话,自费的病人挺多的,打工压力那么大,能为病人节省点,肯定是好事。」
他说,他的老师曾在一台手术中因为低血糖晕过去了; 一名同事在抢救车祸伤员的时候,为了抑制体内出血,双手压住肝脏一个多小时,结果双手都麻掉了,不能弯曲。「医生尽力,就是对病人最大的负责。」
李杭说,这对一名外科医生来说太正常了,不需要大肆宣扬,更不需要高举旗帜,这就是日常工作。「选择了这一行,那就风雨兼程吧。」
说到这里,李杭的脸上出现了难得的笑容。「其实也还好啦,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看看新闻,看看电子书,挺好的。玄幻小说我很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