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学家如何诗意地诠释时间

2016-10-31 08:45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林颐
字体大小
- | +

2016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鲍勃·迪伦。一时间,众声喧哗,仿佛这是桩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然而很多有才华的人,偏偏就是那么「霸道」,不但自己的专业出色,跨过界照样风生水起。鲍勃·迪伦并非特例。

在法国,也有一位跨界牛人。他是免疫学教授,担任国家级的医学委员会主席,但他家喻户晓的名声却来自于他为电台撰写的科普稿件。法国广播电台这一档名为「站在达尔文肩上」的节目六年来已经播出了三百多期,让·克洛德·安梅森根据广播讲稿整理成的书也出到了第三本,最近一卷名为《时间的律动》。

很难想象,一部科普著作会呈现以下的笔法:

「在这里,艾略特说:

过去与未来,

双双被征服并获得和解。

在我们内心永不停歇的时间里。

在我们自身的绵延流逝中。

当我们所称的现在在我们身上绵延开来,形成永恒的延续,绵延在记忆与期待之间。

在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之间。

在回忆与欲望之间。」

如此长的引用在一篇短书评里是不可取的。可是,如果不直接引述,用尽各种形容词也很难描摹安梅森的风格。他的文雅、诗意、灵动,以及整部书在编排上采用的短诗行形式。这是新鲜的阅读体验,在我打算预览常见的严肃的科普作品时,却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爱丽丝,掉进了繁茂的语词丛林,在这里,科学如鲜花绽放,医学青葱如嫩草,文学携哲理飞扬……

跨界的价值,就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甚至看似矛盾、对立的元素奇妙地融合,它在超出惯常经验的、完全陌生的边界,用鲜明的个人特征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时间是什么?」圣·奥古斯丁问道,「过去与未来何以存在?既然过去已不在,而未来尚未产生。」关于时间,从古至今,无论何人,都会潜生几许思索。庄子、莎士比亚、普鲁斯特、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艾米莉·狄金森……

安梅森带领我们聆听文学作品发出的时间之声,历史、童年、故乡、离开、回归、记忆、遗忘,甚至上溯荷马史诗,奥德赛在海上遭遇海妖塞壬,美妙的嗓音凝滞了归人的脚步。所有的故事,缓缓吟唱,光影流年。

如果说文学和哲学是本书的双翼,那么,科学就是本书的躯干。如何认识生命,认识时间,认识演化、意识、宇宙、暗物质、鸟类的迁徙,种族的繁衍等问题?这些才是安梅森作品的真正核心。

安梅森希望向公众推介他热爱的生命科学,可是有多少人愿意耐心去搞懂譬如海马体到底位于大脑哪个区域这类枯燥艰涩的事情呢?一个拙劣的叙述者只会让听众在繁复的名词讲解中退却,而安梅森的高明就是他不但能把事件打碎分析,还能用文学化的语言重新粘合,实现完美均衡。科学并不冷冰冰,它也可以如斯美丽、如斯浪漫。

滚石不生苔,我们以为远去的,忽然就回头。当老鲍勃的诗乐重新传唱,我们惶惑,时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谁博弈和谁对峙,最后和谁达成契约?或许,就在阅读这本书激起的脑波涟漪里,在时间的律动中,我们会有所体悟。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