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民营医院挖光儿科医生

2016-10-17 12: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连岳
字体大小
- | +

编者按:

最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儿科,因为科室人手短缺,对急诊开诊时间作出了调整:儿科急诊,下半夜服务关闭。

儿科夜间急诊停诊并非新闻,早在 2015 年 12 月 14 日,中山三院岭南医院被迫限制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这也成为全国首家因儿科医生短缺而关闭儿科急诊的医院。

据调查统计,即使是上海这样的中国一线城市,儿科医生和服务儿童的比例也达到 0.4/1 000,也就是说,在上海,一个儿科医生平均需要为 2 500 个孩子提供儿科服务。而对比美国,这个数字是 1.6/1 000。

儿科「医生荒」,从一个个数字,演变成一幕幕真实上演的故事。关于这种现象,连岳先生这么说……

看到一条新闻,忍不住要更新。

最近公立医院儿科急诊下半夜停止服务的新闻不断。危机可能还得加剧。

治标的办法会有的,只要一纸命令,可能又得恢复。不过,那将恶化危机,因为这导致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更大,单位时间收入更低,流失更严重。所以,心急如焚的父母,不要去请求政府下命令,求不来还好,求来了才糟糕。不过,我估计还是会求来的,短视的人还是多数,以为压迫医生能治好自己的病。

命令解决不了问题。中国的儿科医生,缺口至少 20 万。命令有用,何不直接下令:明天儿科医生必须增加 30 万!多简单,一张纸,问题全解决了。大团圆。

一个人读医学院,得花时间,儿科医生的缺口不是那么容易填上的。而且,即使读完医学院,工作的收入低,毕业生也可以不当医生。如果是我,明知入行收入不高、老上夜班、不许市场定价、一谈钱就被骂,我肯定不干,视医学院的时间金钱投入为沉没成本,我预判失误,止损,到此为止。

没有市场化的行业,是没有前途的,在里面工作的人,要么像奴隶,被强迫;要么水平极低,提供不值钱的劣质服务。

体现在公立医院,就是医生也不开心,病人也不开心,容易走向对立。

公立医院儿科医生的流失,就是市场在起作用。顺应它,才能改善。

据广州日报消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的 21 名儿科医生,4 名被民营医院高薪挖角。主治医生跳槽收入可增长数倍,月薪三万,还不用上夜班。

脑袋正常,有点本事的儿科医生,能不跳槽吗?听到前行者的笑声,儿科医生从公立流向民营医院,会越来越快的。最终,好的儿科医生将在民营医院会合:愿意支付更多钱的家长,将在这里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也不必担心孩子下半夜看不了急诊;不愿意的家长,去公立医院低价买劣质医疗服务,陪生病的孩子在下半夜无助地哭泣,并诅咒医生不像天使,没有做到有求必应。

儿科医生们在民营医院得到满意的高收入,这是天大的好事。这样才有孩子愿意读医学院,这样医学院毕业生才不会改行。儿科医生也会多起来,最后,优质服务普及,惠及所有人。

想让干活,给钱;想让人带着笑意、特别愿意为你干活,多给钱——这是人性、这是经济学规律、这点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长得再美也改变不了。

公立医院因为没有人手停掉下半夜的儿科急诊,这也是天大的好事,停得越多,改变得越快,这验证了另一条经济学规律:你强迫他人服务,最后就没人为你服务。

我写医疗市场化的文章,不止一篇,我知道,最后总有人愤怒地问:医生收入高了,病人费用不就高了吗?难道穷人就该看不起病吗?

我的答案始终是这个掉粉的答案:是的。改变自己处境的,只有多赚钱,还得有风险意识,买点保险,这样,你才能为你孩子看好一点的儿科医生。

你生了孩子,看不起他的病,然后认定原因是医生收入高?拜托,你才是孩子的爹妈。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