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下跪 深圳儿科医生会是最后一个吗?

2016-03-19 00:28 来源:医生医事 作者:戴戴
字体大小
- | +

面对深圳儿科医生被逼下跪,这几日整个人被愤怒控制了,上一篇文章出来,一个朋友说:从这篇文章里除了愤怒,看不到别的。

是的,当时当刻,除了愤怒,已经没有别的任何感觉——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无权让别人下跪!这一跪,把披着「文明社会」的假外皮撕得粉碎,露出赤裸裸的暴戾野蛮。

但比下跪的愤怒,更让人绝望的事实是,也许被逼下跪的医生,深圳儿科医生并不会是最后一个。

还记得,两年前,2014 年 2 月,浙江绍兴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段建华,被拖拽至大厅的死者尸体旁,被摁住强行下跪,达十多分钟的事件吗?

一模一样的下跪场景,一模一样的全国哗然,一模一样的质疑控诉。

然后呢?然后,段建华医生得到了绍兴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的一份调解书。

再然后,公诉方仅仅以「扰乱公共秩序罪」起诉,而对个人损害只字未提。孤立无援的段建华医生,在 4 个月后即当年 6 月,只得自己委托律师以侮辱罪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调解下,9 月,施暴方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 155 个字的《道歉书》。

微信截图_20160319000335.png

是的,现实中,精神损害在法律上几乎不值一提,而对当事人却可能催毁一生。十多分钟的下跪,段建华价值观被改变,变得自闭,活在「愤怒、焦虑、自卑和担忧」之中。半年里,他一直在失眠和抑郁中,头发掉了一大半。

我想,当时大家也同样是希望用舆论的力量倒逼制度上的改变,使得段建华医生的遭遇不会再发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除了两年后这起再次引起全国愤怒的深圳儿科医生下跪事件之外,其实医生被逼下跪的事件真的不少。

还记得陕西那家医院,因一洗胃老人死亡,院长被逼披麻戴孝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下跪吗?

还记得 2014 年 6 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值班医生被拖至死者病床前,逼迫其向死者下跪数分钟吗?

还记得 2015 年 12 月,永清县人民医院,死者的三个儿子把三名医生「关在屋里进行打骂、软禁,还要求医生跪着面对死者」吗?

还记得 2016 年春节期间,栾城人民医院,家属大近 30 余人冲入抢救室,将麻醉科医生推到死者旁边,让他给死者下跪吗?

还记得 2016 年春节期间,湖南汨罗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刘医生凌晨 2 点,被死者家属强行带到病房逝者床前,进行殴打,并逼迫对逝者下跪吗?刘医生下跪长达 10 多分钟,后在医院同事奋力协助之下才得以离开,不过已经多处受伤,精神恍惚。

这些都仅仅在网络上可查到的资料,我相信,在「家丑不可外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下,现实中的「下跪」更多,只是没有进入公众视野。就像前几天,一位朋友就告诉我,在他的老家,一个人喝农药送医院没救活,家属逼急诊医生下跪、烧纸、披麻戴孝……后来这个医生疯了,失去联系,至今不知死活。

每一次「下跪」风吹过,一切又烟消云散。本应该有担当的人,这几日夹着尾巴做人,事过之后,继续衣冠楚楚;自认为与此事无关的人,围观一阵唏嘘散去;人们继续不关心,施暴的一方被刑拘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人们也继续不关心,遭受如此奇耻大辱的医生们,人生将会被如何改变,如何走出阴影。

我们愤怒,漫长的 20 分钟,满大厅的人都眼睁睁看着别人遭受这种极端的污辱,本该保护公民的警察在一边拍照,却不制止违法行为;我们愤怒,希望那位医生收起膝盖,士可杀不可辱,勇敢地举地大棒,哪怕血溅当场;我们愤怒,质疑深圳有关部门虚无的医改「完美」的「雄心」。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深圳儿科医生绝不会是最后一位被逼下跪的医生,就像两年前,绍兴的段建华医生不是最后一位被逼下跪医生一样。

在一个不懂反思的社会,永远是无序的,个体永远是可以被牺牲的,伤害永远是个人的事。把医疗领域的暴力和戾气,放在整个社会中,只能用一句话来解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除了继续去营造,别无选择。

几天前,早上送女儿上学。出大楼时,小小的她很吃力地把门扶着,让后面的人通过。后面五六个成年人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出门,离开,没有一个人接过这个上女孩手里的门。尽管如此,以后,我依然会鼓励她为他人扶门。

还记得刻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一块墓碑上的一段话:

「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面对此起彼伏的医疗暴力,我们总是期待体制得到改变,期待法律的公正,期待人们的正义感被唤起……需要期待的东西很多,但如果把希望放在对别人的期待中时,也许最终将什么也改变不了。

所以,经继续去营造,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医学是真正需要反思才能进步的。有一部我最喜欢的医疗美剧《Monday Mornings》(周一清晨),是讲述一群医生每周的「死亡病例讨论」,在这个会议室里,每一个病例都会被医疗主任从人道主义、伦理、人性的角度进行严苛的拷问,当事医生常常会被逼到无路可逃,但心服口服,最终直面自己行医过程中任何一个没有意识到的疏忽,就连那位从来不道歉的医生,都在那个雨夜敲开了死者家的大门,只为说一句:对不起。

那些在我们看来医疗过程完全合理,医生毫无过错而且尽职尽责的病例,都经不住这种苛刻的拷问——这就是医疗,永远不可能完美,但能在每一次反思中变得更加完善,而医生也在每一次反思中逐渐成熟。

现实社会存在很多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医疗界的问题,只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有腐败、贪婪、急功近利、虚假、暴力、不公平等等。

我们在继续期待体制得以完善,法律得以公平公正的同时,医疗也可以从反思中走出来。

我相信,医生这个群体会成为整个社会最早走出泥沼的群体,因为医疗是与人性、生死、生命等最核心的东西的正面交锋,天然决定从业者不仅需要有足够的高智商,还需要有真正悲天悯人的情怀,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拥有反思的勇气。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任悠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