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报告一例境外输入性外来就诊黄热病确诊病例

2016-03-18 11:43 来源:上海市卫计委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3 月 18 日通报,上海市报告一例境外输入性外来就诊黄热病确诊病例。 

患者,男,46 岁,江苏省人,劳务输出至非洲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工作。患者于 3 月 5 日(北京时间)在罗安达出现发热,3 月 6 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于 3 月 7 日晚 21 时抵达上海,入境时红外线测温结果体温正常。入境后直接主动到医院就诊。

3 月 14 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患者标本为黄热病毒核酸初筛阳性,立即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检测。

3 月 17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黄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随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的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但总体病情稳定,正在积极治疗中。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相关专家对该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上海市无埃及伊蚊且不属于我国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上海气温较低,未进入蚊媒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正积极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积极治疗患者,落实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各项防控措施。 
黄热病可防可控,公众前往黄热病流行区需要提前 10 天接种黄热病疫苗。 

健康问答: 

1. 什么是黄热病? 

黄热病 (yellow fever)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 3-6 天。该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亚洲的热带国家也有分布。黄热病全年均可发生,3-4 月份病例较多。黄热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人感染后,约 5%-20% 出现临床症状,少数出现重症并死亡。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黄热病为法定检疫传染病。接种黄热病疫苗是预防黄热病感染的主要措施, 落实防蚊措施也可有效预防黄热病感染。 

2. 黄热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黄热病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 4 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在受染动物血中可分离到病毒。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远较重症患者为多,这些病例对本病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黄热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Hemagogus)、煞蚊属(Sabethes)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经 9-12 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递。 

4. 黄热病的易感者有哪些?

人类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在城市型中因成年人大多因感染而获得免疫,故患者以儿童为多。在丛林型中则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发现有再感染者。 

5. 黄热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黄热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3-6 天。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病情可从轻度自限性到致死性感染。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 4 期:

(1)病毒血症期。急性起病,寒战、发热,可达 39-40℃,相对缓脉。剧烈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结膜和面部充血,鼻衄。可有蛋白尿。症状持续 3-5 天。

(2)缓解期。感染期发病的 3-5 天后出现 12-24 小时的缓解期,表现为体温下降,头痛消失,全身基本状况改善。此期体内病毒被清除,血中可以查到非感染性免疫复合物。轻度患者在此期可以痊愈。

(3)肝肾损伤期。此期持续 3-8 天,约 15%-25% 患者自缓解期后进入此期。体温再次升高,全身症状重新出现,频繁呕吐,上腹痛等。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出血表现如瘀点、瘀斑、鼻衄、粘膜广泛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蛋白尿。心脏损害心电图可见 ST-T 段异常,少数可出现急性心肌扩张。可出现脑水肿,脑脊液蛋白升高但白细胞不高。高血压,心动过速,休克,顽固性呃逆提示预后不良。此期患者约有 20%-50% 在发病后的 7-10 天死亡。

(4)恢复期。此期患者极度疲乏虚弱,可持续 2-4 周。也有报道患者在恢复期死亡,部分是由于心律失常。转氨酶升高可持续至恢复后数月。一般无后遗症。 

6. 黄热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强化口岸检疫和健康教育措施,来自疫区的市民朋友应在入境时及时做好健康申报,并建议在入境后采取个人防蚊措施,降低黄热病的输入风险和蚊媒类传染病的本地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随着气候变暖和蚊媒活跃期的到来,建议市民朋友及时清除居家及周边环境的蚊虫滋生地,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境外旅游或工作,应提前做好防蚊准备。

(3)保护易感人群。如需进入黄热病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9 月龄以上儿童和成年人应常规接种黄热病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免疫力可持续达 10 年以上。

编辑: 张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