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记:你若性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2016-06-20 10:29 来源:丁香园 作者:雪莲
字体大小
- | +

编者按:在今年的两会代表提案中,有不少代表关注了医生人才的培养和医疗环境问题。不被信任,经历医闹、医暴,都让医生身心疲惫;有很多小伙伴会半开玩笑的说:以后坚决不让孩子学医了;然后又转身去病房忙碌。

医路漫长艰辛,但路上仍有爱和感动,支持我们坚持,支持我们迎接医疗环境改善的那一天。本文作者雪莲老师是一名儿科医生,也许你会在她的故事中找到共鸣。

4 年前,我在北方一座城市的部队医院主管儿科。城市不大,但民风淳朴,尤其是周边农村的百姓,非常信任我们部队医院,由此产生了许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接下来我讲的这个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算不上惊心动魄,但是对我来讲,足以称得上印象深刻。

那时我每天都出门诊。门诊总是忙,一天说个不停写个不停,快下班时来了一个小男孩,脸色蜡黄,满嘴的血疱,周身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的瘀斑,已经在市里几家医院看过了,化验血小板重度减少,几家医院都不收他们,让他们去国内著名的某血液病研究所。

我看孩子的病确实很重,重到什么程度呢?血小板数目只有 4×10^9/L,属于重症病人,一旦发生出血就会出血不止,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孩子家是农村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又没有保险,家里人听说孩子得了这么重的病,都急得不得了,但是一打听,去血液病研究所光检查就得花上万元,家里实在承受不起,但去了几家医院都不敢收,可把家人愁坏了。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家人带孩子来到了我们医院。

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不仅仅是病情危重,更重要的是农村的,没保险,没钱,没文化,这几项凑在一起,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后悔可来不及了,那几家医院都不收是「有道理的」。

我细致地跟家人讲清孩子的病情后,家人坚决不走,恳求在这住院治疗,我心一软也就收他住院了。给他用上药,下班时对家长千叮咛万嘱咐,一定看好孩子,千万不能磕了碰了,一旦出血那可是要命的。下班回到家,一直惦记着,心里默默地祈祷,祈祷药物赶紧起效,祈祷孩子可别有事。

一大早天还没亮,突然电话铃响,我的心一下子就到了嗓子眼,狂跳不止。孩子鼻出血!我立即往外跑,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怎么办?跑!我以最快的速度在马路上飞奔,10 分钟后到达医院,气喘吁吁地赶到病房时,值班医生已经请鼻科医生会诊,做了前鼻孔填塞,但效果不好,血浸满了纱布,还在不停地往下滴。需要紧急输血小板!立即电话联系血站,那边说可能当天没有血小板,得第二天才能采集到。

这边出血不止,血小板又联系不到,这可怎么办?当时的我又急又悔,明明知道是颗「定时炸弹」,为什么还要把他留下?担多大的责任和风险?孩子妈妈抱着出血不止的孩子,急得直掉眼泪。怎么办?当时情况紧急,不可能转院,风险太大。

那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热锅上的蚂蚁,没有别的办法,继续和有关部门联系…也许是我的善心感动了上天,竟然很快联系到了血小板,孩子的出血总算止住了。

孩子闯过了生死一关,而我,真的是后怕。万一没有血小板,孩子出血止不住,出现什么不良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家就一个孩子,还是男孩,亲戚来了一大堆,万一孩子有点事,我可真的就处境艰难了。于是咬牙下决心,好人难做,以后再也不冒这样的险了。 

之后孩子的血小板逐渐回升,状态日渐好转。我出门诊的时候,常常看见孩子从办公室门口露出小脸,略带羞涩而又有点调皮地笑着,说:大夫,大夫,呵呵呵 。  

孩子父母都比较不善言辞,平时话不多。有一次,我跟他们说孩子目前病情平稳了,是不是考虑去大医院检查检查?孩子父母回答说听病房打扫卫生的大姨说了,你们哪都别去,就在这儿治,这儿的大夫都老好啦,我们哪都不去,就信得过你。我也就没再提这事。1 周后孩子痊愈出院了,花了不到 2000 元钱。出院时一家人不停地道谢。过了几天孩子的父亲来结账,我那时正给一个孩子看病,看见他站在旁边,问他还有什么事吗?他又瘦又高的立在那儿,竟有些腼腆,递上来一个红色的皱巴巴的塑料袋,说这是俺们自己采的蘑菇,我赶紧站起来,接过,说谢谢。眼泪差点流出来。

半年后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出门诊,一个面色红润、看起来非常健康的孩子站在我面前,孩子妈妈问我还认识这孩子吗?我摇摇头,不记得了。经孩子妈妈一提醒,我才猛然想起。孩子明显长大了不少,高了,胖了。

我问:后来去血研所了吗?他妈妈说:没去,都好了还去干啥?我问:复查过吗?他妈妈说:在当地复查过,挺好的,这回到这再复查看看咋样。我给开了化验单,不久结果出来,都正常。母子高兴地走了。我也很高兴,高兴了好几天。

下次再碰到这样的病人,我肯定还会收的。尽管自己当时担惊受怕,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贫穷的人,你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不可否认,现在的医疗环境不好,这样的病人是医疗纠纷的高危人群,但我相信,那只是极少数人,就像我们医生,绝大多数都是好的,医德不好的只是极少数人。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行为,而影响了大多数朴实善良的好人。    

行医 20 多年,是这些普通、朴实而善良的人,和他们的信任,不断激励我在这条充满艰辛的路上走下去,并不断地收获心灵的成长和意外的惊喜。

作者系解放军 202 医院儿科医生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