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手」伸错了 如何「收回」?

2016-03-09 14: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科宏
字体大小
- | +

ccvideo


近日一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轩然大波。文章发表在 PLoS One 杂志两个月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James McInerney 在「推特」上发文,批评作者在论文中使用「Creator-造物主」,并且对 PLoS One 期刊进行了讽刺。

对此,该文作者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文章中的「造物主」做出解释。

①他所理解的「Creator」是「nature-自然」的意思。

②该篇论文花了 7 个月时间,希望不要仅仅因为对这个字的误解受到歧视。

③「请你读一读论文再做决定」。

然而,作者的回复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火上浇油,事件升温到白热化阶段。甚至有人调侃说:「如果上帝真的对这篇文章的论点以及证据负责任的话,那就应该把上帝也放在作者列表中......

原因就在于作者的回复信让学者们不能信服。

针对作者的回复,张科宏教授做出了详细解读。为何回复的内容不能让学者们信服,反而让事件升温?

就这个事件本身而言,这些建议可能为时过晚,但对同行批评的回应多半出现在论文修回阶段。而恰如其分的应对,是论文被接收发表的关键。这不仅仅是针对该篇论文的作者,也包括所有的 SCI 作者,告诉大家对于回复信应该如何回复才是最正确的。

编辑: 丁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