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苏榕:那些年让我们感动过的患者

2016-02-16 09:02 来源:丁香园 作者:花苏榕
字体大小
- | +

在这个医患纠纷、医闹事件频发的时代,微博微信上隔几天就报个新闻,不是患者打医生、砍医生,就是黑心医生开大处方、乱收红包。这 1% 的患者和医生似乎成了患者和医生的代表,让大家渐渐忘了那 99% 文明有礼、理解忍让的患者,和那 99% 废寝忘食,仁心仁术的医生。

记得自己刚刚到急诊一线轮转时,每天的工作状态很大程度上受病人们心情的影响。一天早 8 点到晚 8 点要看 80-120 个病人,平均不到 10 分钟要看一个。

有时遇到病人文明有礼的,走的时候还说声谢谢,一天的心情就都好了,对待之后的病人也多了几分热情和耐心,多问两句,多解释两句,随之而来的病人就更满意。但有时候也遇到蛮不讲理的,弄得一天的心情都不好了,对待之后的病人也冷淡了许多,随之而来的病人也有更多的抱怨。

有一天刚开始上班,来了一个外地的患者(患者是个老爷子,少量咯血,儿子带着来看),非要插队看病(前面还有差不多 10 个患者)。我看了眼老爷子生命体征、一般情况都挺好的,就让他排队等,他儿子一下就发飙在诊室里大闹,还说要砍我,我当时就叫保安了。乱哄哄地折腾了半天,在其他病人劝说下最后他只有排队看。

这时候看病的队已经堆到 20 多个人了。我也是一肚子憋屈,没好气地开始迅速看病人。病人们等了半天,被 5 分钟打发了自然也有些怨言,但大多数人也就作罢了。

不一会儿就看到了那个咯血的老爷子,也就正常问了病史、写好病历、简单解释了一下并开了检查。排在这个老爷子之后的是个老太太,具体什么原因来看病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她很耐心地安慰和鼓励我,让我不要在意之前那个病人,不要放在心上。当时她身后还有 10 多个病人着急排着队呢,我就没好气地应了两句,把她打发走了。

后来那老爷子做完检查回来也没什么大事(老烟民、慢性支气管炎),开些药走了。那个老太太做完检查也回来看结果,又耐心地安慰并鼓励我,还夸我不计较前面那个老爷子,依然给他看病之类。我依然没好气地应了她两句,接着看后面的患者。等到这一波患者都基本看完,已经到下午了。

我起身去热早已凉透的饭,路过护士站,护士 MM 告诉我那个老太太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表扬信。

当时的我心里充满了愧疚。

我压根儿没有好好地给那个老太太耐心解释病情,态度更谈不上好,估计是一脸阴沉地在看病,她居然还给我写表扬信,说我对病人好、耐心、不计较什么的。应该是她对医生又耐心、又不计较啊!

那天包括这位老太太在内的几十位患者,谁都没招我没惹我,却被我冷冷地对待了,不仅没有去投诉我,还安慰了我,给我写表扬信。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暗暗告诉自己,未来的所作所为要对得起这个老太太写给我的表扬信。之后再遇到自己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当年这个老太太,心里就充满了正能量。

医疗这个行业,患者带着各种病痛来到医院,不可避免地带着许多负能量。而医者本应该是提供正能量的,不仅仅是技艺上的诊治,也包括心灵的抚慰。

现在的大环境我暂时无力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老师曾经反复教导我们,要理解患者的苦楚。固然有 1% 无理取闹的患者,但还有那 99% 讲理、可爱、有礼的患者啊,甚至有另外那 1% 关心、理解、支持并安慰医者的患者。

医疗作为具有服务性质的行业,只要看得患者多了,在执业过程中遇到不讲理的患者几乎是必然的,就像服务员干久了总会遇到几个无理取闹的客人,当成工作中的挑战或任务去处理就好了,不必走心。

我也和身边的同行聊过自己的经历,结果惊讶地发现许多医生都遇到过让自己感动的患者,而这些患者也成为了我们在医路上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仅以此文与同道们共勉,忘掉那闹心的 1%,让那暖心的 1% 患者陪伴我们一路同行。

本文作者花苏榕,是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浙江卫视《因为是医生》录制嘉宾。

编辑: 任悠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