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超过 50 岁不穿白大褂的特殊医务队伍,他们从事着一项既危险又艰辛的工作,过膝的雪套、长筒防蚤袜,全副武装,铁丝笼、六道木的打草棍,进入深山时必带的装备;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刮风一身土,清晨随鸡鸣而出,晚上头顶星星再归;一天一顿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常年活跃在深山密林之间;忍受着蚊虫叮咬的痛苦,冒着被毒蛇侵袭的危险,花尽心思去追寻老鼠的踪迹——
他们就是北京市延庆县疾控中心地方病病媒生物监测科的高瑞萍、蒋学成、张春顺和王迎军,为守卫好首都的北大门、防止鼠疫的传入默默无闻的奉献青春。
守好北大门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烈性甲类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自 6 世纪到 20 世纪,世界上曾发生三次鼠疫大流行,累计死亡人数约 2 亿人。1994 年,鼠疫在印度的苏拉特市暴发,876 例患者被感染,死亡 56 例。我国在 1910 年 10 月到 1911 年 4 月在东北也发生过大规模的流行性鼠疫,共卷走了 6 万余人的生命。
鼠疫杆菌保存宿主是旱獭、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等,它通过寄生的蚤叮咬传染给人,因此鼠疫监测是鼠疫防治对策重点之一。
为防止鼠疫传入北京市,北京市自 70 年代开始在延庆设立鼠疫监测点。延庆县地处北京市西北部,是首都的北大门,因和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较近,再加上京包、大秦等铁路,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和 110 国道等便捷的交通,因此,周边一旦发生鼠疫疫情,传入北京的风险很大。
北京的鼠疫监测从每年的从 4 月份开始到 10 月份结束,每个监测点每周布放笼次不少于 400 笼次,捉到老鼠不少于 10 只。
「耗子王」蒋学成
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眼神、朴实的笑脸,乐观的生活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捕鼠经验,这就是蒋学成。
蒋学成是地方病病媒生物监测科年龄最大的同志。
自 1977 年北京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就来到延庆疾控中心地方病病媒生物监测科从事鼠疫监测工作。多年来,蒋学成已经把鼠疫监测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对鼠疫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的办公室里有近 2 万字的笔记和从 1984 年以来收集的厚厚的两大本资料,其中记录了鼠害与防治知识、捕鼠技术、鼠种鉴别、老鼠分布图等内容。
蒋学成捕鼠早就闻名遐迩,一次晚上 9 点在牛棚里捕鼠,有人问他多长时间能捉到老鼠,蒋学成深思了一下,脱口而出,说 30 分钟。话已出,大家都交头接耳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人说蒋学成「吹牛」。功夫不负有心人,20 分钟后,真的捉到了老鼠,当人们问蒋学成你怎么敢说这话时,他说「凭经验,因为我看到了老鼠的脚印、还有老鼠咬木头的痕迹和老鼠的粪便,况且现在正是老鼠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我有把握,不是『吹牛』。」此后,耗子王的称呼就传开了。
磕掉半个门牙
山路崎岖、丛林密布、杂草丛生,平均年龄 50 多岁的队员们不管天多热都要穿着过膝盖的雪套、长筒防蚤袜、胶鞋、橡胶手套、拄着六道木的打草棍、每人背上十多个笼子,在深山里行走十多公里。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布放鼠笼,这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要根据老鼠的生活和栖息的习性,穿越、攀登在深山密林之中,在不同的地点布放。鼠笼之间相距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几公里跑下来,全身都被汗浸透了。鼠笼布放好,来回要走 3 个多小时,到驻地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早上 5 点,队员们早早的就起来,露水把大家的鞋子全部都打湿了,但是队员们很高兴,因为他们收获了自己的战利品。
山路险峻,到处布满了荆棘和碎石,稍有不慎,不是滑倒就是划伤。 记得有一次天刚下过雨,山路湿滑,蒋学成背着 10 多个鼠笼在山间的小道上缓缓的行走着,突然踩到一块圆石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正好磕到门牙,一下子磕掉半块。现在,蒋学成的门牙还没有补上,偶尔还隐隐作痛。山区的蛇也比较多,一天大家一同返回,遇到了一条深山毒蛇,幸好大家手中都有一根六道木的打草棍,及时把毒蛇制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工作条件好了
鼠疫监测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辛苦的工作。70 年代大家跋山涉水背着被子,带着粮食、水壶,徒步进入深山,到中午就在地里挖个坑,捡些柴火,埋锅造饭煮点面条,烧些开水喝。80 年代大家骑着自行车进入深山,带些干粮、碱菜。如今,大家开着客货两用小汽车进入深山进行鼠疫监测,住在山里的农家院里,每天有热饭吃,有热水喝。「现在我们两个人住一间房子,比以前条件好了。」高瑞萍说。
给老鼠做「手术」
鼠疫监测不仅仅是进入山里捉老鼠,他们还要把捉到的老鼠带回来检查。他们先把老鼠用乙醚进行麻醉,然后抽血、离心、检蚤、检蜱,解剖、取心、肺,做标本、称重、记录鼠标本信息。吃过早饭后,大家开始干活,先找一个上风的避风区域,穿上一次性防护衣,戴上防护眼镜、医用橡胶手套,再配上手术室常用的注射器、镊子、剪子等医用器械,大家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没有跳蚤、体长 14.4 厘米, 尾长 15 厘米, 体重 79 克、赶快抽血、开始取心、开始取肺。」大家分工明确,抽血、检蚤、称重测量、记录,有条不紊的相互配合着。从麻醉老鼠到制作标本,大家要忙碌 5 个多小时才成完成。最后,大家把抽取到的血液和取到的心、肺等标本再带回疾控中心进行化验,得出最终的化验结果,并上报市疾控中心。自 1977 年以来,延庆县疾控中心共捕获鼠类近 5000 只,鼠疫细菌培养约 580 份,检蚤约 150 匹。
这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也有医师的职称,但不是为病人看病,而是为老鼠做「手术」,几十年寒来暑往,他们已经从毛头小伙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仍然在山沟里默默无闻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