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微博好友王明涛医生微博发声,亲验国内有偿咨询,对比中美两国差异后发出 「有尊严真好!」的感叹,深深刺激了国内的医务人员。
对比一下王明涛医生的工作量,他一个月服务 250 个病人,按每月 20 天工作日计算,每日的病人量只有 12 人左右。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科研、教学和业余生活。
反观自己,最多的一天门诊要看 100 多位病人,也就是说,王医生一个月的病人量,我两天就看完了。
但是王医生一个月的报酬可以买一辆宝马 5 系的轿车,而我每位病人按专家号的挂号费总额是 15*250≈3750 元,而且还不全属于我,买一辆稍微好点的自行车也不够。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中国医生劳动太廉价
为了兼顾公平,公立医院就诊费用必须低价。除了近期医改对门诊和部分手术费用等价格上调外,在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含量的手术费、注射费等费用上,价格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
更有甚者觉得医务人员的工资太高了。此前某西部地区还要取消医护人员的夜班加班费,说是没有文件支持,违规发放。
所以这是只许医护加班,不许医护收入啊。
尽管号贩子横行,黄牛令人「可气可恨」,可他们手上动辄 3000 至 5000 的专家号还不断受追捧,这不得不说从侧面体现了专家的市场价值。
黄牛是牛,而医生是老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过载的门诊量
如果每天门诊只接诊十几个患者,医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患者的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有了充分的了解,医生才能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患者对自己付出的昂贵医疗费用也会觉得物有所值。
回望现状,自己每天看 100 多位患者,在不吃不喝不拉的情况下,平均接诊患者的时间也只有 4 分多钟。
有些复诊的老患者还好,如果是新患者,恰巧又是疑难患者,光看他带的老病历和影像资料也不止 4 分钟。
曾经我也发生这样的事情——看了半天门诊,与几十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口音的患者交流之后,自己已是头昏脑胀。结果一个患者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却在开超声检查电脑单的时候,开了右下肢深静脉超声。幸好超声科的同事发现了肿胀的是左腿,打电话来确认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开错了。病人来回重新开单缴费,浪费了时间,当然不乐意了,怪医生怎么不负责任。
可事实是,我也是看他外地来的,等了一宿也没挂到我的号,好心给他加号。结果,他并不管医生的好心。只要没有满足要求,一样给你脸色看。
有时患者不会因为你给他加号,就会降低对你的要求,反而有时候还会得寸进尺。
所以,为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挂号接诊数量,对患者对医务工作者都有利。
医生精力被占据
国人追求价廉物美,但是一分价格一分货。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有吗?有时候会有,但是不会天天有。
医生们大多都忙着门诊,开刀,申请课题,书写论文,学术交流。很少有大牛专家拥有充足的精力进行一对一的网络免费咨询。
就算是首次战胜人类围棋高手的 Google AlphaGo,也无法编出电脑程序来给人看病,哪怕最普通的感冒症状。
现实中也是,医生并不能单纯通过互联网沟通就下诊断结果。所以,网络上的免费咨询作用有限,更多是帮患者指明就诊方向,对老病人的长期随访倒是不错的选择。
自身都无暇顾及 何以谈责任
美国的王医生可以每个月看数量有限的患者,自然有充足的时间用于临床研究以及教学工作,可以过上有尊严的业余生活。而中国医生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似乎不加班都对不起「白衣天使」这个称号。
外部媒体「最美睡姿、最美医生」的舆论桎梏让大家觉得似乎只有自己累趴、家人生病没法照顾、自己看病不收费还从自己有限的收入里掏钱给病人看病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好医生。
这样的典型的确令人钦佩。但他们真的不是普通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
医务人员之所以成为医务人员,首先得是一个正常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家庭负责,当然也要对病人负责。
如果一个医生为了工作,忽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和健康。你能相信他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吗?一个有爱心的、负责任的医生首先得热爱生活,会爱自己,爱家人,我才会相信他真是会热爱工作,热爱病人。
收、放、建
所谓的「收」,就是要收紧医生资格的获取途径。取消现行职称晋升体系,取而代之的是规范的住院医生培训和严格的专科医生训练体系。
所谓的「放」,就是要给予医生自由,真正的放开多点执业,让医生的价值获得市场认可,释放出巨大的内在动力。
所谓的「建」,就是建立合理的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和转诊制度,建立合理的医保赔付体系,让懂得医疗和经济的专业人士来做专业的事情。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是的,要带着爱去工作,爱是一切的原点。」
与君共勉。
本文作者朱越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