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除美国以外,参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f International,JCI)的医疗机构有 500 余家。现在,很多的中国医疗机构开始有兴趣参与到 JCI 的评审。肯定有人会问,这么劳命伤财是为了什么?我想把我这一周陪同检查的点滴与大家分享,试试能不能解释其中部分缘由。
JCI 第一天:科室持续质量改进 PDCA(Plan-Do-Check-Action)可以纳入相关科室所有人员参与改进和培训,包括进修医生和低年住院医生。第一天检查官女士在寻访急诊预检之后来到了神经内科急诊诊室,在和本院医生交流完后,就询问了进修医蒋医生关于我们科室 PDCA 项目急性缺血性卒中流程质量改进。由于要接诊患者,询问很快结束了。但是出诊室后,D 女士强调科室的 PDCA 项目要让进修医生和低年住院医生共同参与进来,一来他们很可能是这些项目的落实者,二来也许能从他们这得到很好的反馈建议。
JCI 第二天: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 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绝大部分一线医务工作者和一部分管理者来说都是新名词。然而,当我们面对诸如交班形同虚设、科室间相互推诿病人等情况时,FMEA 和 RCA 这些方法就对思考如何改善临床流程中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启示。今天有个小插曲,在了解我们精神文明办的工作者在器官捐献后持续关爱捐献家属时,检察官 D 女士哭了。我想,老外对生命的尊重,才是 JCI 的真正意义。
JCI 第三天:在听取检查团反馈意见后,我了解到,医院有两个辅助检查部门使用了不同的消毒液,两者价格相差 10 倍左右,低价的消毒液有挥发性,检察官就询问了如何监测这种有挥发性的消毒液。虽然两种消毒液不影响患者的检查和安全,但是廉价消毒物品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到与其一直接触的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JCI 的真正意义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的对象包括患者和医疗工作者。
JCI 第四天:今天检查输血知情同意书,检查官 D 女士看到了 ALT 等化验指标的缩略语,她提出,缩略语的使用确实便于医疗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但最完整的中文全称可能要更好。当然,会有医务工作者会说「写全程也是白写,病人不懂」,但是,这就是尊重,出于对患方知情权的尊重。
JCI 第五天:跌倒评估和疼痛评估,对很多病人来说也许是多余的,但对于一部分病人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中国的医疗机构而言,对所有门诊病人的每次就诊去做跌倒评估和疼痛评估,那肯定是 Mission Impossible;但对于类似受外伤这样的经受疼痛病人、对于帕金森或卒中后的老人,有些评估就十分必要。医疗机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须要考虑实际的需要,也要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JCI 第六天:最后的半天了,两位检查官 S 先生和 D 女士专门召集了一个小会,了解关于电子病案在包括急诊和繁忙科室门诊的推进。S 先生说到,在新的流程进入初期,总会有一个适应期,需要逐步推广,当 80% 的工作人员适应了,最后那 20%,管理层可能就要 be,plead,prey 了,但更需要管理层的决心和策略。最后,再次感叹老外的谨小慎微和一丝不苟。
2016 年上海第一场雪送走了检查团,老外是裹着华山医院棉袄登上飞机,但他们留下的确实很多。JCI 已经帮助我们优化了很多设施和流程,改善了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但我觉得,JCI 更重要的意义是,要让医务工作者看到国外评价医疗机构方法的科学性和可实践性。看到了,才能想到,想到该去如何协助我们现行的医疗行政管理。
我相信,所有一线医务工作者和我一样,坚决反对应付检查的作假。我想说:老外的检查是基于诚信的,在没有证据证明你是错的情况下,他相信你是对的。但是,一旦发现问题,他就会紧追不舍,一个谎言,就要 10 个甚至更多谎言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