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从小见惯了我的种种不靠谱,母亲对我的职业总是心生疑虑。
首先质疑的是专业性:
「你们血液科能看得好病吗?」
「骨髓移植,多难配型啊?找不到捐献骨髓的怎么办?开始说同意捐献又反悔了怎么办?」
「血癌能治好吗?淋巴瘤能治好吗?治好了能不复发吗?」
其次,就是担忧我的心理健康:
「每天面对的都是愁眉苦脸的病人,你心情能好吗?」
「病人治不好,多打击积极性啊,有成就感吗?」
「一定要想开点啊!」
我语塞。
细细想来,的确,血液科住院患者中 90% 是造血系统三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即使有幸配型成功,移植也是条特别艰辛的道路,化疗和免疫治疗前者痛苦副作用大,后者费用昂贵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确定,大部分患者最后难免复发难治,现实就是每个月病房里都会有患者默默消失。
这对于医生来说可真是件郁闷的事,还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工作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如何做到?
首先,作为医生要特别珍惜平凡朴素的生活
面对肿瘤患者,会深深体会到健康是多么重要。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把人生比作数字,健康是 1,事业、财富、婚姻、名利等都是后面的 0,拥有健康就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反之,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记得收治过一位因为贫血住院的年轻小伙子,孝顺、懂事,又是是家中独子。入院时血色素只有正常的 1/3,前期种种检查排除了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后,相关指标强烈提示是恶性肿瘤并直指胃肠道来源,而且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同时白细胞和血小板也进行性下降到危急值,常规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
没找到肿瘤细胞作出最后的诊断,没有人会放弃希望,患者和家属都非常体谅和配合。于是,连着输了红细胞和血小板,拜托一位素以胆大心细出名的消化科医生,我全程陪同冒风险做了肠镜和胃镜,操作时病人已经非常虚弱了,但是还是咬着牙配合,最终发现是「皮革胃」,一种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恶性肿瘤。
消化科医生惋惜地看着他,基本已经没有治疗的希望了,病人的脸上反倒有不相符合的沉静和阴郁。临出院前一天晚上,他的妈妈流着泪问我:「医生,他的病是不是因为心情不好才得的?他之前有个相处很多年的女朋友,但是我不喜欢逼着分手了……他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公务员收入稳定,我不同意他辞职。最近一年他老是抽烟喝酒熬夜,我现在真是特别后悔,为什么要逼他做不开心的事呢?」
经历久了,再柔软的心也变得坚强,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医生不近人情的原因。但其实每个有阅历的医生都能洞察人心,在他眼中什么金钱、权利和地位都是过眼云烟,更别说什么勾心斗角的职场、不必在意的计较得失、各种天真矫情的琐事等等,无关生死都是小事。所以,有时需要把工作和生活尽量分开些,因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会先到来,今天的平凡生活显得格外珍贵。
多换位思考就会对患者多一分了解
一个小小的感冒:流涕、头痛、鼻塞、嗜睡、肌肉酸痛等等等,好难受啊~
普通的感冒都令人抓狂,更别说患者每天面对和经历的痛苦:化疗过程的恶心、呕吐、全身乏力、高热,肿瘤侵犯时的疼痛等等。
其实,大部分患者对医生存在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有时医学上的确无能为力,那么就多一些安慰吧,哪怕是终末期的病人,医生一个鼓励的眼神和轻声解答也会给予些许慰藉。
曾经有个很「难搞」的病人,病情并不复杂,诊断也明确,但是治疗效果不好,患者整天百度指责我们用药不规范,颐指气使护士和小医生做这做那,质疑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查房要主任到场、打针要护士长亲自上场。
几天下来,年轻的医生气呼呼地向我告状,宣称再也不进他的病房了。
我说:「其实我也不喜欢这个病人,但是从他的角度想想也蛮可怜的,前前后后花了这么多钱,抵得上你年收入的好几倍了,问题是这个毛病也治不好,而且很有可能要陪伴他终生了。「很多时候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也就释然了,心怀怜悯之情多与患者沟通,他也并非不近情理之人。
医生可以容忍患者的烦躁和不安,因为他们是病人。但是,面对患者家属,可以提供另外一种方案。
有一个老年病人是侵袭程度很高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儿子是位高学历的教师,在告知他父亲的病情无法治愈后,他很奇怪地反问我:「你们医生是不是总是把病情说得重些?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淋巴瘤怎么会治不好?」
还有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刚谈到入院后的诊疗计划和预后时,患者的兄弟就说:「白血病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做骨髓移植就可以啦,你们赶紧做移植吧!」
面对这两个病人我坦诚自己医术不精,无法达到他们期望的标准,然后告知他们最佳医院的选择,并提供快速就诊及住院的流程。
学习、学习再学习,医学就在不断学习中突飞猛进
没有一门科学像医学一样,小小的进步就会产生巨大的成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 20 年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必须做骨髓移植才有机会长期生存,否则一定会进入急变的终末期。但是幸运的是,基础科研发现了致病的关键机制和肿瘤蛋白,一种特效药(TKI)随之成功研发,彻底改写了疾病的治疗方案和进程。目前,慢粒如果采用标准治疗方案,5 年的生存期可达到 90% 以上。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你必须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
有时想想自己挺苦逼的,年纪不小了,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查阅英文文献、撰写论文等等。记得我的一位朋友讲,他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就绰绰有余,每天下班后的时间都是他自己的。
有时忙起来真是不想干了,真羡慕同龄人安逸的生活。可是,你是在不断进步啊,不必整天无聊喝酒打牌逛街,每天在病房忙碌,不用健身减肥身材也很好啊,至少今后得老年痴呆的概率大大下降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了奋斗目标,每天有充实的生活,提醒我们去努力,生活就仿佛有了奔头。
现代医院就像一座严格管理、分工精密的工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病人:确诊〜评估预后〜制定治疗方案〜随访监测…… 医生就像恪守规章制度的操盘手,需要理性、严谨和勤勉,但是,并非刻板和不快乐,总有感性的枝蔓发芽衍生。
一群堂堂的硕士、博士面红耳赤地争论一个疑难杂症;夜读厚厚一叠全英文的参考文献、最终可以发表一篇小小论文;几经艰辛完成一例高难度的临床操作后患者家属充满感激的目光……
对我来说,特别记得一位晚期肿瘤病人,在每年春秋两季会亲自到病房来找我,不为咨询病情,而是给我送一盆花。不是什么名贵的花种,都特别好养仙人球、蟹爪兰、四季海棠等等,种在简陋的塑料花盆里,不用悉心照料,即使忘了浇水也能在不经意间绽放美丽。每次收到花时我总是特别高兴,因为知道他又在这个喧闹城市中坚强地生活了一年……
所以,亲爱的妈妈,我生活得并不艰难也想得很开呢! 是的,一位普通医生的日常就是如此,没有 CCTV 宣传的那样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和任劳任怨。清楚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有勇气去争取和面对,同时不委屈自己,不忘欣赏人生旅途上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