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培这样做 估计卫计委就不会挨骂了——从我的培训经历谈起

2016-01-17 16:18 来源:丁香园 作者:lily
字体大小
- | +

这几日卫计委大门都要被医生们和准医生们的唾沫给淹了。

作为一名大学附属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曾经担任数届大内科住总和兼任数年科室秘书,大学本科五年制毕业后就分配在大学附属医院内科,除了执医考试,逃过了三基培训、住院医规培,也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介绍下我的「培训」轨迹。

住院医师轮转:最怕值夜班

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当时我们的轮转还算规范,前后差不多 2 年时间,内科医生大致是每个内科 2-4 个月,再加上辅助科室和急诊。

说实话,初到临床实战经验太少,每到一个科室虚心求教,见谁都喊老师,觉得小护士会打针都比我强。

最害怕值夜班,因为偌大的病房就剩我一个,万一有事又不敢叫上级医师,内科夜班是几个病区只有一个上级医生,而且还要负责会诊和急诊,所以如果不到最后一刻抢救,只是因为患者发热、气急、腹痛、呕血等等就叫人,绝对会被骂得抬不起头来,所以手备一本急救手册,同时讨好护士,因为老资格的护士会给予经验指导。

那时觉得当医生最恐怖的事莫过于病人突发状况了,而你不知道该办,想着某天自己可以从容不迫地抢救病人时就万事大吉了,现在回想可真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有次心内科值班,病人突发室上速,看着一堆心电图直接傻眼,除了让病人吸氧大脑一片空白,正想着是冲到值班室翻书呢,还是硬着头皮给上级打电话呢,一旁的护士姐姐已经抽好了异搏定针,举着针筒淡定地对我说:老病人了,现在就推吧(现在再也没有这种事了,没医嘱绝对不用药,也没备药)。什么叫亲人、什么叫感激涕零,就是那种感觉!

还有急诊,这边排着长队的发热病人,那边护士在叫有病人心跳停了赶紧抢救。有次同学来找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蓬头垢面满头大汗的我,由衷地说:辛苦了!不过经过疯狂急诊洗礼后,倒是一点也不担心病房值班了,太小 case 了,一沾枕头就睡着,凌晨两点起来眯着眼睛处理完病人接着睡。

在职硕士和博士:没太觉得钱不够花

进了医院发现学历太低是个梗,没办法,继续读书呗。好在导师是现成的,医院也鼓励,上专业课和做实验时脱产,其它时间还在临床工作。

研究生分科研型和临床型,医院为了鼓励大家读科研型(为了多出产文章给医院撑脸面),大致是如果选择科研型是全免费读书,临床型则每年上缴 6000-10000 的学费。因为刚工作没钱,所以选了科研型,等到毕业时忙着做实验、写论文时才发觉这钱真不能省,还是 too young to simple!

接下来说说收入了。前半年只有工资没奖金,不过学生时艰苦惯了,再加上普遍消费水平低下,没觉得钱不够花。半年后到轮转期间就有了平均奖,感觉发财了,又可以学习还有钱拿。

之后在职读书期间,工资和奖金与当住院医时几乎没差别,如果在病房干活就有奖金,如果在实验室干活就只有工资没奖金。年岁见长而收入不见长,又要成家立业,真是过得相当捉襟见肘,幸好我是女的,不用养家,工作前十年几乎没有任何存款。不过医院要陪养一个成熟的医生也不容易,这是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印迹。

卫计委的新文件为何被喷?

现在问题来了,卫计委的新文件一出为什么引起一边倒的吐槽?

要不要住院医规培?太需要了!

在现今的医疗环境下,实习医师没有行医执照,如果单独处理病人严重说就是无照行医,打官司输定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带教老师嫌麻烦也不敢放手,理论和实践脱节太大。

曾经担任过研究生毕业临床技能考试的考官,操作时没有无菌观念、回答时答非所问的并不少见。

记得考到内科专业的一个研究生的临床病例分析题:大致是个心衰的病人,患者因为胸闷心悸等等来医院就诊。第一个问题问这个患者的下步处理方案是什么?

等半天没回答,其实答案就是吸氧、心电监护、进一步心脏检查特别简单。于是,我诱导提问:仔细想想,如果你现在是急诊内科医生,有这么一个病人到你诊间来了,怎么办?

被我逼急了,考生吐出一句:「叫会诊!」彻底无语,真是要为如此机智的回答「点赞」!

所以住院医规培就显得太重要了。做了几年的科室秘书,如何把轮转的住院医生们均衡地分配到各个治疗组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仅要男女搭配还要熟练工和新手搭配。

时不时被同事们私下抱怨:你这个月分给我的那个住院医啥也不会,记个病程还要我教他,下个月一定要分个好的给我。」

或者,晚上被同事微信骚扰:疯了疯了,今晚值班的这是什么住院医!10 分钟打一次上级医生电话,发热打电话、发冷打电话、肚子痛打电话、尿不出打电话、睡不着打电话~ 只好耐着性子安抚同事情绪:都是这么过来的啦,所以才需要你慢慢指导啦。

但是不要紧,大部分的住院医轮转到第二年已经彻底变成熟练工,状况大为改观,一般普通的诊治可以完全独立进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住院医规培期间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年轻的医生们骂归骂还是可以接受,毕竟医生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和培训。

那么专科规培呢?

其实就涉及到两点:规培地点和收入。

经历了住院医规培后,医生已经晋级为高年资住院或是主治医生,可以在临床独挡一面,成为医院运营的排头兵。这批医生是各个科室主任眼里的「抢手货」。

吃苦耐劳又听话,精力旺盛夜班白班可以轮轴干,发的奖金针对他们的工作量也不算多,反正只要能让他们养家糊口就行。高级别的医生虽然医术好,但是难伺候啊,除了高薪之外,动不动就甩脸色给主任瞧。

可是,如果实行专科规培了,按照中国医院的医疗配置,培训的地点要么还是自己医院自己科室(同科室的老医生很高兴,可以多分点奖金),要么是上级医院的相同科室(上级医院很高兴,简直是廉价劳动力啊,鼓着掌欢迎)。

这些年轻的医生势必干着同样的工作,收入却大幅度缩水,试问,谁肯干?

要让大家高高兴兴地参加专科规培只要符合以下一点就成:

1. 合理的收入

别说每月给个三、五千就很高了。特别讨厌某些大咖,总说什么:「想当年,我怎么怎么艰难心酸,一个月就一百多块钱,没房没车没孩子,还要辛苦专研技术,你们有这待遇就不错了!」

这都什么老黄历啊,好汉不提当年勇,解放前红军们万里长征喝雪水、啃树皮你怎么不比呢?一代要比一代过得好,否则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又不是和两个「马」比收入,无论在哪个区域,总之工作五年后,一对小夫妻结得起婚、养得起娃,在城市的外围贷款买得起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安家、买得起一辆代步的小破车,这不是一位医生在城市生活的基本保障吗?

2.  培训地点高大上;

要对得起卫计委给年轻医生的期望,对得起广大患者对优质医疗的期望,专科规培实行带底薪出国进修,当然也不一定非要梅奥诊所啦、麻省总院啦、霍普金斯啦,欧洲、日本、新加坡也可以选择。相信年轻的医生们会抛开陈见,积极进取,响应国家的号召迈入专科培训的大潮中。还有,大家都别拦着,我也要冲到前面报名!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