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江南教授:2015 年度的大健康产业现象级变革

2015-12-14 16: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一年又一年,在资本潮起潮落间,2015 年又将收官。这一年医改、医疗创新创业好戏不断,精采纷呈。此时有必要对全年的医改、创业创新做一深刻检讨,以资来日。

哪些医改政策将会深刻影响产业走向,什么样的创新项目经受着了资本寒潮的考验、医生群体价值将会如何体现。为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推出了 2015 年度的健康产业指南——奇璞蓝皮书,从政策变革和市场走向,以及此中所蕴含的商业逻辑等方面全面梳理了 2015 年的大健康产业现象级的变革。

本报告分为政策和产业两部分,政策部分「中国医疗行业政策改革趋势分析」与「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两个部分;产业篇有「中国健康产业创新热点分析」与「中国健康产业创新案例」两部分。

为方便阅读,笔者请蔡江南教授对本年度的医改政策和产业创新热点逐一点评,作为本蓝皮书的前言导引。

医改政策篇

过去一年里,对于公立医院体系的改革,蔡江南认为乏善可陈,没有特别出彩的亮点,在医院方面,医疗服务的价格改革勉强可以算作亮点。「只有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上去,才能摆脱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状况。虽然也有说法,目前医疗服务的收入只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医院的收入只占了 30%,药品和检查差不多占了 70%,将来慢慢的要反过来,要使得医疗服务收入占 70%,药品和检查占 30%。」

在医生层面,政策方面对多点执业给予更大的空间,有一些省份加大推进力度,如浙江省副主任以上的医师不需要经过单位同意就可以多点执业。但蔡江南认为,这实际效应并不大,医生不太敢得罪自己医院的领导,不经过同意自己就出去。另外医生多点职业的地方也不太多,有些民营医院有不规范之处,医生也不太愿意去,目前多点执业规模还是非常小。

原来被寄予厚望医保的管理体系改革也基本停顿,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改革方案,虽然福建三明把三大保险统一了,成立了一个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这个机构挂靠在财政部底下,这样既不在人保底下,也不在原来的卫计委底下,摆脱了两个部门的扯皮。据蔡江南透露,「当时有说法,三明的这个模式可能是国家方案,但是一直没有明确要这样推进医保体制改革。」

真正称得上大手笔的新政是药物和器械方面的改革。2015 年 2 月 9 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 年 8 月 9 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这两项新政的相继颁布,使医药器械改革进入深水区。

此前,药物在国外已经不是新药了,但在中国还没有上市,也被视为新药。新政后,这样的药就算不得新药了。新药必须是在世界市场新才能算新药。跨国公司原来有一些药品在国外专利过期了,但在中国以前没有上市,可以在中国被视为新药,享受特殊定价地位。还有对药品的审批的速度要加快,新药在国际和中国同时可以临床实验,以前这个药在国外做完了临床,上市了以后,才能在中国开始临床实验。现在可以同时进行临床实验,这样就节约时间,可以加快新药在中国市场上市。

此外,为了鼓励科研创新,对药品申请许可做出改进。此前,申请新药必须要有生产能力才能获得审批,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受到限制。研发者若想申请,必须要有生产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只能把研发成果卖给个企业。新政后,研究人员没有生产的能力也可以获得新药审批的批文。蔡江南认为,「这就鼓励了科研人员,包括科研机构去申请新药,鼓励他们创新。对于新药上市、鼓励创新、提高医药质量,新药定义更严格了。」

另外,新政之后,久被诟病的仿制药质量问题有望获得解决。今后,仿制药若要上市,需要证明本效性和原研药具有质量一致性。而此前,中国大量的仿制药没有做过最后的证明。「将来有一些小企业会因为质量达不到标准,可能破产或被兼并。」蔡江南认为药企可能会出现一股兼并潮。

对于药品销售渠道,蔡江南透露,明年可能会有一个关于医药销售的彩蛋,「网上药店草案我们估计明年有可能会出台,这将对药品的流通方式会带来较大影响。现在医药不分家,医院把药物销售控制在医院,如果在网上可以配药,允许病人做选择,病人可以在医院配,也可以在网上配,一般网上配会比较便宜。如果放开,对医院以药养医会带来较大影响。」

产业创业篇

关于医疗行业的创业,远程医疗和医疗 App 是其中两个热点,对于远程医疗发展,蔡江南认为从国家层面,卫计委是希望鼓励一些三甲的医院和边疆省份共同发展远程医疗。基于此,远程医疗的创新比较多的是在影像诊断方面。基层有检测设备,但没有医生看检验结果,它们和大医院联系起来,在基层做影像的检查,把数据传输到大医院来诊断,「这样就会鼓励病人留在基层。但这个推广还不是很普遍。」

2015 年绝对是医疗 App 的大年,什么样的医疗 App 会获得市场认可?对此蔡江南表态谨慎,「医疗 App 真正能够带来赢利的商业模式的还真不多,整体还是在非常初期的阶段。慢性病管理的发展相对不错,如糖尿病、高血压方面的项目不错,我们去年推的三诺医疗的糖护士,把病人的血糖指标裁量了以后通过手机 App 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给医生。」

不过,蔡江南指出,有一类在医生之间使用 App 值得注意,「有一些基层的医生在看癌症病人时,把病人的信息通过 App 和三级医院的医生分享,共同的提高病人的管理。也可以把这些病人的数据收集起来,做一些科研,这方面有一些 App 比较有实际效用,但都还没商业化。」

在此背景之下,蓝皮书多 2014 年奇璞项目也做了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做心痛急救项目的扁鹊飞救,「他们推出的中国的心痛急救标准已经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认可,作为了国家的标准来推了。已经在不少的地方在推行他们的标准、急救协调系统。他们的成果是特别显著。」

在企业项目中,迪安诊断在 2014 年发展也很快,在全国诊断方面布局基本到位,还在相关的产业链上也有深度布局。蔡江南特地强调,「他们原来是 B2B 的,现在扩大到 B2C。」

医生获得者宋冬雷也出现较大变化,成立了自己的神经外科的医生集团,「马上就要 A 轮融资了,投资方对他蛮感兴趣的。他的技术在这个领域当中是非常领先的。现在融资环境并不好,资本能看中也是证明了他的实力。」

对于医生集团的出现,蔡江南视其为本年度创新创业的重要变化,「医生开始醒悟了,组织起来抱成团,为自己争取利益。以前医疗创新主要是做投资的、做技术的人。医生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家抢医院资源,就是如如何获得医生。」

2015 年的奇璞项目出现了很大变化,其技术难度、专业程度、组织程度都明显提高,尤其创业团队是各种高级人才的组合。创业门槛明显提高。

对此,蔡江南表示将来医疗创新的含金量将会更高,「前几年医疗创业者很多不是搞医疗的人,但真要参与竞争,比拼的是专业能力。而且今年投资人也比较谨慎,不再头脑发热。」基于此,对于试图医疗创业的人,蔡江南强调,「一定要有商业运作能力,同时也要有医疗方面的专业技能,创业团队里肯定要具有这两方面才能的人。」

编辑: 周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