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市首家通过ISO15189实验室质量体系现场评审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出具的检验报告,可以得到全球40多个国家医疗机构的认可。这是对整个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检测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全面认可,它已经成为我国检验医学领域的“先锋”。对于这些成绩,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教授谈起他对于检验工作的理解时表示:“70%的医疗决策都有赖于正确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和影像诊断。因此,提供给临床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信息是检验科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这就要求检验科有高水准的检测水平和管理水平。无论从硬件设备、质量管理,还是实验室的人员管理,检验科都应该不断追求,积极探索,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一流的检验科,帮助临床医生及早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检测效率、实现检验科与临床的有效结合,并强化检验人员的培养与发展是中山医院检验科的发展重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教授
质量管理:每一个检验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作为上海市数一数二的三甲医院,2011年中山医院的门急诊就诊量近280万人次,日均门诊量高达8,000人次。中山医院检验科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医院检验部门,检测项目多达400多项,累计一年的检测次数达2,000万次以上,平均每两秒钟就收到一项检测申请。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潘柏申主任格外强调“保证检测质量”,质量控制自然成了检验科工作的核心。“每一个检验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质量永远是检验科的生命线。对质量的管理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在检验科,容不得半点马虎。”
对质量的管理须从价值观入手。在潘主任的带领下,检验科组织结构、内部职责分工明确,对各种质量活动有相应的文件化要求。此外,检验科还专门建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实施双人双核制度。一组人员操作检验工作时,另一组人员对检验工作进行横、纵向核查,并及时提出问题、跟踪整改措施;每个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填写记录表格以供核查,由此确保检验更加细化规范,避免差错事故,确保每张报告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一个检验人员每天的记录数据要填写20余份工作记录,而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表格就意味着质量。
除了严格的室内质量管理,潘柏申主任早已把对质量的高要求提升到了国际水平。ISO15189是医院检验机构质量与能力认可的国际标准,通过该项认可即标志着医院检验机构的内部管理和技术能力得到了国际认可。2009年,中山医院检验科成为上海市首家通过ISO15189实验室质量体系现场评审认可的医学实验室。此外,检验科还连续多年参加国际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比对,这也是国际高水平的比对。组织者会在一年内的任一时间发出同一标本,请全世界各地参加的实验室同时进行比对,最后分析比较。“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各项比对的质量均在前10%之内。”潘柏申主任自豪地说,“中国的医学检验能力和水平已跻身世界检验医学的前列。”
此外,中山医院检验科参与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获得了NGSP的I级参考检测实验室证书,成为我国国内少数几个达到这一水平的临床检验部门。中山医院检验科的综合实力先后获得了国外大型检验集团的认可,欧洲最大的检验集团之一BARC公司以及美国最大的检验集团QUEST公司先后选择中山医院检验科作为中国国内的中心实验室。
效率管理:与时间赛跑
出具检验报告的速度,对患者疾病的确诊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检验的速度每提高一分,不仅是与时间赛跑,更是与生命赛跑,帮助医生和病人把握最佳诊疗时机。但是面对海量的检验任务,如何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又能缩短出报告时间?
潘柏申主任的答案是:“让标本走最短的路,让检验人员做最少的动作。”也就是实现实验室工作流程的最优化。2004年,检验科新实验室设计之初,潘主任特意请来美国管理专家,测算检验人员从试管编号到血清分离、检测、结果审核、报告打印、报告发送的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精确到秒),精简每一个细微动作;并根据医院的门急诊量、手术量、季节性高发疾病等临床需求,从仪器安放到抽血窗口的安排等,都仔细斟酌、几经修改,争取以最大流畅度,用最短的时间让患者拿到检测报告。
此外,实验室自动化为检验科进一步提高效率提供帮助。为此,检验科引进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目标任务自动化解决方案(TTA),将各血清工作站及其产生的数据通过实验室IT解决方案来连接和管理,贯穿三个阶段来实现检测过程完全自动化,从前处理(识别,分拣,以及试管样品分配),到处理(即用该样品检测各种疾病),到后处理(即报告和样品检测结果的存档),使检测过程完全自动化、信息化,大幅提高了检验效率和质量。
潘柏申主任为记者举了个例子:“过去,样本的前处理(离心、开盖、分注和贴标签等)主要由人工操作,不仅最烦琐、最费时间,而且也是差错风险最高的环节。罗氏诊断的前处理系统(RSA Pro)实现了样本前处理的全自动化,大幅减少检验科作业量,因而整个样本的检测时间也随之大大减少,患者能更快拿到检测报告。自动化还能防止混淆患者标本,提高检验质量。对工作人员而言,由于采用了自动化设备,可尽量减少人员暴露于检测样本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生物安全性,并可合理分配人员,让工作人员远离重复性的人工作业,转而承担实验室更具挑战性的角色。”
为了提高样本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高效率,满足门急诊、ICU、病房和手术室等对快速检验报告的需求,近年来,检验科引进了不少国际领先的检验设备,如cobas? e 601全自动免疫分析平台,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化学发光技术,对血液等标本中的激素、肿瘤标志物等进行定量检测,覆盖贫血、骨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心肌标志物,激素和传染病等80多个项目。
当前,中山医院400余个检测项目全面提速:门诊生化报告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为2小时;门诊肝炎\肿瘤\激素\贫血全套等免疫项目报告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为4小时;门诊血常规报告缩至半小时,大部分患者在当天就可以取到检验报告。这一结果不但能使临床医生更快看到患者的检验结果,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能大大节省患者的时间,降低住院所产生的直接医疗成本及费用,切实给患者带来了实惠。《中山医院检验大提速报告当日取》曾作为上海医疗机构改善服务的系列报道之一刊登在《解放日报》上。
潘柏申教授向记者介绍检验科发展状况
一切从临床出发,从患者出发
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医学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也就是检验报告,医学检验在疾病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检验科的管理必须从临床需求出发,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交流的长效机制,努力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交流合作。“这就好比足球赛场上,一个球员再优秀,也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射门的目标。”潘柏申主任打了个比方。
潘柏申主任因此立下规矩,检验人员一旦发现特殊病例,必须亲自打电话给开化验单的临床医生,仔细告知患者检验结果的详细情况,以免误诊、漏诊。曾经,一名因肝脏不适来就诊的患者在所有肝功能检验中都显示正常,正在临床专家困惑的时候,却接到了检验人员的电话,“你的患者也许不是肝脏问题,而是淋巴系统的疾病。”原来,细心的检验人员发现,这位患者的血液标本显示,尽管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可血液内的细胞长得和正常细胞不太一样。通过进一步检查,这位患者最终确诊为白血病。
检验危急值和准危急值的处理,是对检验科和临床的又一考验。出现危急值表明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中山医院检验科建立了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第一时间结合临床与检验科,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拯救患者的生命。而且,中山医院检验科推出了额外的延伸服务“危急值电告制度”,针对一些未及时来取报告而病情危急的,医生会及时通过电话告知患者。2006年至今,中山医院门诊共找到危急病人1,069人,最大程度帮助患者尽早治疗,挽救生命。
此外,检验科每次开展新的检测技术和项目前,都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与论证,充分了解临床的需要。定期向临床医生介绍新的检验技术及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的作用和帮助,提高治疗效果,加深临床科室对于检验医学价值的认知和认同。参与临床各项诊疗活动,结合临床医生对检验报告进行双向解读,全面提高诊疗水平。在定期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并提供业内学术交流或国内外深造的机会的同时,加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沟通交流,使医学检验在临床中充分有效发挥其作用。
“临床医学的背后都有实验室的支持,因此它需要格外的科学和严谨,需要长年累月如一日的执着与付出。”潘柏申主任说:“我们将继续秉承中山医院‘一切为了病人’的精神,充分发挥检验科的价值和作用,始终致力于为临床、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以及最贴心的检验服务,不断探索更科学、更全面的管理模式,做中国检验医学行业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