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杂志7月21日文章,原题:医疗改革,英雄敢渡津 中国新一轮医改让卫生部长陈竺大受鼓舞。他在一首词的开头写道:“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这篇赞歌刊登在卫生部报纸头版。但陈先生的乐观并没得到过多认同。事实证明,包括要求停止以药养医的中国新一轮医改举步维艰。
始于2009年的新一轮医改,承诺在3年内花费1200亿美元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然而这没能解决引发公众对医疗服务不满的根本问题:医院通过卖药支付员工工资。北京大学的刘国恩说,医院利润通常约40%来自卖药,还有40%至50%来自诊断和治疗,不到10%来自政府。
今年6月,卫生部确定311个县市作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行“医药分开”改革。本月,包括北京友谊医院在内的少量大城市医院也开始此项试验。中国医生的月薪一般只有几百美元,与西方或中国私营同行相比甚是微薄。在中国大多数医院,售药分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医生收入不足。在友谊医院,“医事服务费”的出现填补了这一差距。普通号42元,专家号100元。单据显示,保险报销40元,普通号只需支付2元。
不过,一些患者却对此持怀疑态度。一名65岁的老者表示,即便有医保,她去年还是花了1万元看病,这相当于5个月的养老金。她担心新机制会令花费增加,因为她的病要挂专家号。
官方媒体说药价下调将让友谊医院今年减少200万元收入,政府承诺负担这部分。但专家认为医生和医院管理者会对改革有疑虑。医生不仅将失去药品销售带来的直接利益,还将失去药品公司的回扣。据刘估计,这笔“灰色收入”可能比医生工资或售药提成还要多得多。官员一直想将其列为改革对象,但政府又不愿意给医生涨工资,因为担心其他靠政府开工资的人也嚷嚷涨钱。
较低级别医院开展的各种“医药分开”试验也令人失望。医院管理者担心地方政府不承担医院损失,加大院方运营开支负担,这在贫困地区尤为明显。中国社科院的朱恒鹏说,311个县市的试验可能无法对更大范围改革起到清晰指导作用。但官员说他们计划将这项改革明年推广到全国县级医院,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实行。正如陈部长的词:“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