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与人民军医出版社联合出版《内分泌科医生日志与点评》 诚募编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男子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 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 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这个医院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却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一)多一句话,多些关爱,少些负担
人与人之间永远都是需要沟通的关爱的,医生与患者之间同样也不例外。医生在看病之前多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您好”、“今天您的气色不错嘛”;看病之后多一句体贴的关怀,如“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了”,虽然这些话语简单,却温暖了患者,增近了大家的感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如遇到一位焦虑、情绪低落的的患者,一句“您放心,我会尽力想办法给您解决问题的”,可能就会使患者多些慰藉,如释重负,更好地配合治疗。如遇到一位对疾病失去信心的患者,一句“坚持治疗你就会和其他人一样能够好好地享受生活”,可能就会使患者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
(二)多一句话,多些理解,少些误解
内分泌科虽然没有大外科的“刀光血影”,也没有心内科的“惊心动魄”,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分泌大夫却要具备其他专科所不及的细致入微。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目前提倡个体化治疗、精细降糖、强化降糖,医患都在力求完美的同时,难免不被卷入低血糖的“泥潭”,如果作为医生的我们没有给患者讲清楚这其中的“道道”,患者经历了低血糖的“噩梦”后就产生误解,对医生和治疗不理解、不信任,如果医生在治疗前多说一些这方面的话语,那么结果必然大不相同,患者就算经历了“噩梦”,也会对此理解,减少了误解,甚至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减少低血糖发生及低血糖发生后的及时自救。再如对于目前人数众多的甲亢患者,基于患者自己迫切愿望以及药物治疗的诸多局限性,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同位素治疗,任何方法总是有利有弊,同位素治疗也不例外,治疗后较高的甲减并发症一定要在患者选择治疗前讲述清楚,征得患者的理解,以免患者事后懊悔不已,发生纠纷。
(三)多一句话,多些疗效,少些风险
内分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内分泌的相关治疗也就很了有多讲究,这些都应该给患者交代清楚。如糖尿病的血糖和进餐关系密切,因此降糖治疗就和我们吃饭用的“筷子”关系密切,比如磺脲类需要在拿起筷子前半小时吃药,二甲双胍提倡放下筷子就吃药,而α-糖苷酶抑制剂则要求拿起筷子就吃药,而且要和第一口饭一起嚼碎服用;再如甲减时给予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一般要求晨起服用,因为夜间服用可能会增加患者兴奋性,影响睡眠;他汀类降脂药却要求夜间服用,因为在夜间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内分泌的相关治疗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不遵照规律服药,往往不能很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危险,因此处方开好了以后,别忘了再多关照病人一句。
(四)世上最好的药物是医者的微笑
一个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带给人们温暖,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心心相通。患者生病来到医院时,自然希望看到的是医生的笑脸。因为生病不仅使患者在生理上感到痛苦,同时也使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患者非常希望从医生那里得到关爱、温馨和鼓励,这时医务人员一个微笑,就会给患者带来丝丝暖意,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微笑的力量可以说是无穷的,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它不是良药却胜似良药,有了微笑,也就架起了医患之间连心桥。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病人如是说“医生啊,看到你我觉得特别放心,就是你的微笑让我的毛病都好了一半了”,“我没有记住你的名字,但我却记住了你的微笑”。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到:“凡大医治病,必定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一位优秀的医者,一定是一位具备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一名优秀的医者,一定要认真,负责任,有一颗博爱之心。高超的医疗技术、高新的医疗设备,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并不总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然而医生亲切的语言,善意的微笑,积极的暗示,却有着事半功倍、不是药物胜似药物的神奇疗效,这些小小的举动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轻患者心理的压力,从而使患者增加信心、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所以请不要做“金口玉牙”、“铁面无情”的医者,让我们把心交给病人、用心为患者治病,多一句话语,多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