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下移,县医院路在何方?

2012-03-14 10: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2的卫生工作要点明确强调县级医院的改革,医改开始进入医疗体系的核心层--县医院。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香港《医院观察》杂志社经过一年的筛选、核实和评比,即将于2012年3月24在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举行第二届“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100/250强排行榜发布会。

推进县级医改是分级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

县医院数量众多,覆盖人群最广,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处于正中间,在省、地级之下,在乡镇之上。在这个医疗金字塔上,数量最少的城市大医院占有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老百姓无论大病小病,有病就去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得本应承担疑难重病诊疗的三级医院不堪重负。从分级医疗的角度而言,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将对缓解看病难。推进县级医院的医改,是分级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 艾力彼推出的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 为9000多家县医院再寻榜样,重树标杆!标杆是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视野上寻找基准,突破医院局限,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同行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医院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得到不断改进, 进入或赶超一流,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县级医改路在何方?

县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县医院管理层的管理理念落后,危机意识薄弱,软实力跟不上, 所以县级医改应关注提升县医院管理水平, 建立县地省协同发展机制。具体来讲,在“地-县”层面,建立“1+5”考核体系;“省-县”层面,建立两类培训基地(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构建省地县医疗信息化网络。

“地-县”层面的“1+5”考核体系是指一个地级市医院对口协同5家县级医院的发展,就是要帮助提高县医院的管理水平及医疗技术水平,手段可以是培训、进修、派驻医疗专家/管理专家指导等。与现在许多医院开展的对口支援有所不同的是,被支援的县医院的医疗技术指标(如专科发展、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等)以及运营指标(如人均住院天数、床位使用率等)作为地级医院院长的考核指标,即所谓的1+5考核体系(1个地级医院带动5个县医院),形成紧密型城乡统筹、上下联动机制,从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省-县”层面,建立两类培训基地(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是指管理和医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求省级医院建立两类培训基地,对县医院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专科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基地有三种培训方式:第一种是课堂授课;第二种是移动课堂,即参加培训的县医院学员到省会城市有管理特色的医院进行观摩、现场交流学习;第三种是建立县医院院长“倒挂“锻炼机制。所谓倒挂,就是让县医院院长到省级医院担任副院长/院长助理或行政科室负责人半年到一年时间,通过亲身参与省级医院的管理与决策过程,提升管理实战能力、拓宽管理思路、掌握管理工具。相比集中听课培训而言,“倒挂”更具实践性。管理出效益,要加强县医院的管理软实力,这是“施之与鱼和授之与渔”的本质区别。

构建省地县医疗信息化网络,实现区域内医疗运营统一协调和远程会诊(全省范围利用信息化手段,使优质资源最大化。具体方式可包括网络培训、远程病例讨论、远程预约检查、双向转诊等。

县医院是国家医疗体系的中坚核心, 县医院的发展必须依靠区域内地级市省级医院的带动协同发展。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对上下级医院的同步考核,以及借助信息化工具来实现。同时,借助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树立区域内行业发展的标杆,向优秀者学习,重新思考和改进实践,由此创造出整个区域医院行业的最佳绩效!

编辑: 唐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