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改革趋势:罗生门效应

2012-04-01 13:36 来源:www.thelancet.com 作者:fyc5078
字体大小
- | +

最近,中国的医疗改革体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画面。在《柳叶刀》上,孟群(译)和他的同事介绍了中国医疗改革总体向好的趋势。基于2003年、2008年及2011的全家卫生服务调查,在获取和利用卫生服务方面,包括医疗保险覆盖面,住院报销率,住院分娩率,产前保健以及住院率均呈现出积极的趋势。更明显的一点是整个中国最贫困和最富裕群体之间对医疗的使用及经济保护不平等上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些结果与早期WinnieChi-Man Yip 和其同事在《柳叶刀》上所做出的大多正面评价相吻合。

黄燕忠(译)在《外交事务》上提供了一幅明显不同的图片,《外交事务》是带有争议性的,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交政策杂志之一。在其标题为《东亚病夫:中国的健康危机》的文章上绘有一幅明显灰暗性的图片,强调中国的预期寿命增长放缓,解决非传染性疾病乏力,处理风险因素的努力微弱,忽视穷人,特别是城市的移民,不能克服健康不平等的弱点。

对于这些不同之处,三种可能的解释经仔细审查不能完全站住脚。能否根据瞬息万变的中国的不同时期来解释这种不同?黄所指出的是否是中国医疗改革以前的一段时期?仔细的检查表明,这两种分析均是基于同一个时期。不同类型的信息能对这种不同做出解释吗?但黄的政策观点是对比孟的全国样本的调查形成的,不应该产生这种不同的结论。会有不同的证据被使用吗?政策的形成是用来说明的,但它的目的是产生一个平衡的画面,调查统计的推定是客观的,但定量数据可能会掩盖或粉饰对于定性的理解。

尽管三篇文章标题内容在中国医改体系的几个关键领域一致。首先,中国已证实2011年医疗保险覆盖面有了强有力的提高,达到96%。所有三篇文章均认可了这个成绩。其次,中国在解决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卫生以及糖尿病、烟草、不良饮食习惯、食品污染、假药和环境威胁的危险因素方面还有不足之处。第三,中国仍不能对大的疾病灾难提供财政保障。2011年,住院报销水平仍然相对温和,大约在50%,有13%的家庭报告有灾难性的医疗支出。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医疗卫生改革之后,医疗费用作为家庭总支出的份额在持续增长。

这似乎是由于推断不同而导致主要信息不同。孟和其同事依据调查数据提出一种以事实证据为基础的分析,强调提高,认知差距并暗示医疗改革正朝正确的方向前进。相反,黄是发掘中国在医改治理上失败。他强调对上级负责的地方政府而不是人民在继续盲目的以人们的健康为代价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他断定中国的政治体系将会阻碍医疗改革的优化。虽然黄的文章标题吸引人的眼球,但这种标题是不合适宜的,因为它激起了一幅“百年屈辱”的中国历史形象,而不是一种对当今中国客观的审视。

两位作者可能会认同,未来应遵循于一种更加有力的证据基础。对于中国来说,医疗改革指标必须加以改进,指标应能更好地反映供应商的态度和对客户的回应,并同时对效率、质量、以及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进行记录,重点应该集中到结果上来,而不仅仅是输入或者输出,应该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及主要消费者的诉求。2011年,随着医院分娩率达到96%的同时,中国的剖腹产率也从2003年的19%上升到了惊人的36%。2.5倍的住院率增长被报道称之为是一种积极的发展,然而,考虑到对设施、药品及检测的浪费和滥用进行的财政激励是否具有合理性,如Yip和其同事描述的那样,目前的这种增长的住院率仍然还不明晰。

调查数据和分析应该是严谨的学术。政府部门选择医改指标,然后进行调查,并有政府工作人员对受访者的访谈进行监督,这样的事实可能会产生各种的偏差。数据应该更加开放、透明并贴近于学术人员和广大群众。学术人员的独立性提高会增强结果的可信性。鉴于医疗改革的日益成熟,中国应该考虑成立一个独立的由利益相关者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通过监测和评价来引导政策的调整以实现医疗改革的成功。

文献下载:Trends in China's reforms: the Rashomon effect

编辑: tangqiongwe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