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希望《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是一份毫无用处的狗皮膏药

2012-02-02 12:48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背景介绍:2011年11月3日,凝结了诸多丁香园会员智慧的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2011-2012)终于出炉。丁香园推出这份指南的本意是在医疗环境相对恶劣,短期内又无法有效改善的当下,希望这份指南能够帮助医生免遭无谓生命财产损失,以便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指南推出后很短时间,诸多媒体对这份指南进行了报道。从各方的观点中我们汲取到了不少教益,但南方都市报的来论栏目刊载的署名为左崇年的一篇文章——“医生防暴力指南是一张无效的狗皮膏药”——让我们看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多么希望《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是一份毫无用处的狗皮膏药

今天,《南方都市报》的来论栏目刊载了署名为左崇年的文章——“医生防暴力指南是一张无效的狗皮膏药”。这个题目如同画龙点睛一般,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和愿景:我们也真的希望医生能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行医,希望医生能真正生活在新闻联播之中,希望这份《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完完全全就是一张无效的狗皮膏药。

然而遗憾的是,不论端坐于书斋中的“时评家”们怎样描摹,医患领域的骨感现实也不会变得丰满。左崇年的观点是中国还没有“医生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但是医患冲突越演越烈,愈发愈频,甚至医生因医患冲突而死亡也屡见不鲜的现实情况,恰恰是左先生观点的一个反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经超过1万人,2000-2010十年间,共有11名医务人员被患者杀害,这个数字远高于通常被人认为是风险职业的记者群体。

从民谚“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再到医生哥波子的激愤之语——要有尊严,不要学医,不难看出,如今的医患之间,可供闪转腾挪的空间已经越来越逼仄了。

丁香园草拟《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并非故意炒作,也非“蓄谋已久”,而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一个多月前,我们注意到某国外学术期刊推出了一份《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这份指南虽然并不完全契合中国医生及医院的状况,但当该指南转帖到丁香园论坛中后,医生会员们对这份指南的反响非常热烈。加之彼时北京同仁和武汉协和等医院接连出现了伤及医生的血案。这些因素促使丁香园决定草拟一份有针对性、符合中国医生和医院实际情况的防止暴力指南。

纵观指南,我们着墨最多的部分是加强医患的沟通,从而将暴力消灭在萌芽之中。实际上,这一点很多中国医生做的并不够,而丁香园也未曾避讳,在指南中反复强调了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即便在暴力爆发时的事中应对部分,躲、闪、逃仍然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只有在不幸被医闹暴徒围缠的情况下,指南才建议涉事医生果断采取正当防卫的措施。

“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及时脱掉白服,混在现场人群当中,迅速脱离现场,以躲避伤害。”这些条目,看似令人哑然失笑,可你们是否知道,去年的此时,南京白下区石门坎社区服务中心银龙东苑卫生站医生续广军正是因为一位患者在续医生专心为其他病人诊治时,悄然在其背后猛刺几刀而怆然离世的吗?脱掉白服,混入现场人群更是凝结了丁香园会员的苦涩的民间智慧。

综上所述,不知道左先生是怎样在这份指南的字里行间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真的像《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那样,需要用32条具体措施来防范患者,医生恐怕一个个都要成为李连杰那样武功高强的‘武术人’,‘手术刀’将成为关公手上的大刀,李逵手中的‘板爷’。”

话题最后还是要转归到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上,你手中的笔、笔下的字、承载这些字的版面和页面都是公器。请慎用这些公器,请尽量理解医学的复杂,请看看“八毛门”中受害的患儿,请看看“缝肛门”后噤若寒蝉的医生,请看“茶水验尿”事件后全国医生集体反抗。不要将这重若千斤的公器当作自己的生殖器,想爽的时候就去撸上几把。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