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首届「天贝杯」医生创新大赛中,个人拥有十多项发明专利,西安交通大学外科「梦工厂」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吕毅教授,从「政产学研经一体化」方面畅谈创新。对于医生如何做好创新,吕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丁香园:吕教授您好,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您关于机器人的创新项目?是否跟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有关?
吕毅教授:我们的项目是《腹腔微小机器人研发》,想法类似于以前探秘埃及金字塔,从小孔洞放进一个机器人,在里面把图像信息传出来,外面的人可以对图像进行分析。我们接着围绕这个项目做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将技术转化应用到临床,以后国人的手术记录就有图片等,这对加强医患的沟通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丁香园:据了解,吕教授您个人目前已经拥有 10 多项的发明,并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外科「梦工厂」,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想了解一下您是如何产生这么多的创新思想,并且获得自己的专利?
吕毅教授: 2000 年我从国外回来后,准备开展我们医院的肝移植手术,在这之前,我与几个年轻医生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进行了 200 多例的猪肝移植,期间花费了大量的功夫。考虑能否将手术机械化,最后就有了把磁环接上的想法。2002 年、2003 年安排博士生磁环吻合做肝移植,于是敲开了磁外科的大门,有幸拿到 2008 年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2010 年自然基金科学仪器项目,以及 2011 年卫生部的一个创新项目,都是围绕磁环吻合技术方面的创新。
丁香园:您提到磁环吻合技术有一个新产品出来,该产品有商业化运作?
吕毅教授:目前还未进行商业化的运作。由于要把创新转化成产品,必须是由公司申报,这就意味着要有公司愿意接这个产品,从而才能进行注册,作为医生本身是无法注册的。
丁香园:以您的创新经验来看,医生要创新创业,必须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条件?
吕毅教授: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临床知识和基本功,找出经典当中的缺陷和不足,这里面孕育着创新机会。还要学习新的知识,将新的知识与手上的工作相结合,掌握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传统进行嫁接才能在传承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