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青岛市南公安分局官方微博通报,警方根据网络社交媒体流传的一起涉嫌刑事犯罪信息展开调查,于 10 月 18 日,将涉嫌强奸犯罪的嫌疑人郝爱勇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记者从青岛警方了解到,目前至少已有十余人报案,其中包括性侵案例。当地卫生监督等部门已同步就涉嫌无证行医等违法行为展开调查。(10 月 20 日《成都商报》)
这位微博上的「大 V 医生」,先是涉嫌性侵,接着又发现涉嫌无证行医。据公开报道信息,当地卫生监督局尚未查询到「郝医生优生优育工作室」执业资格,证实郝爱勇的工作室并非医疗机构。
而事实却很荒唐,这家「医生工作室」运营已经不止一年时间,粉丝数高达 19 万,微博大 V 认证信息也看起来高大上,「《中国优生科学》的执行主编、华东优生协会秘书长郝爱勇」。
郝爱勇的第一篇微博为 2011 年 9 月 2 日发出,其实早在 2012 年就有人在网上质疑其为骗子。邻居称:「曾经有患者来找他讨公道。他的门牌每隔三五天就会撤下来,然后大门紧闭,过几天就又放上了。」
性侵牵出无证行医事实
据公开报道,发生性侵事件后,才牵出了无证行医的违法事实。换句话来说,如果「网红医生」不好色,没有发生这种性侵犯罪事件,这个所谓的「大 V 医生」会不会一路继续安全的「红」下去?
暂先不论郝爱勇是不是真的医生,是否具有行医的合法资质?
但在事实上,他已经在做着医生的工作,为为数不少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而根据医疗专家对其医疗行为的鉴定,天价药单里多是常规药品,其倡导的宫腔灌注疗法实际没有意义,建议患者不做。问题是,即使提供了这种劣质的医疗服务,不断有患者就医吃亏,行医者为何却可以越骗越红?
监管缺位 医骗违法成本低
今天的郝爱勇曝光了,可是又有多少个「郝爱勇」还藏在阳光下,披着白衣,伪装成「健康守护神」?莆田系,私人承包诊所,还有部分医院和诊所即使拥有医疗资质,也在走「欺诈」医疗的路线,有些经营手段和这位「大 V 医生」并无本质的区别。
医骗行为泛滥,与监管缺位,违法成本低有直接关系。
「张悟本」们在权威的电视媒体上招摇行骗,被揭露曝光后,「神医神药」的骗人医疗广告被处罚了么?看起来并没有。
专门骗病人的医托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催生了医托经济学,行骗专业化,更富隐蔽性;而屡禁不止的原因,也在于违法成本过低。「每年也就风头紧一阵,这么多人,才抓了几个?」
民众医学知识匮乏 或为医患关系埋下隐患
医学是专业化门槛很高的科学,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信息的高度不对称,让他们在求医过程中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郝爱勇的方法并不高明,仍能赢得民众的关注和信任,和民众的医学知识匮乏有很大关系;也与他善于把握求子心切的心理有关。
而另据公开报道,自称遭受郝爱勇侵犯的受害者,提及治疗的这段记忆,几名女性表现出焦虑和愤怒,有人「整夜整夜睡不好觉」。
愤怒和仇恨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每一次患者屈辱和生气的记忆,都可以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对整个医疗现状的不满意和敌视。
当这种环境一次次彻底被污染后,就会生产出大批不信任医生的就医者,这正是很多医疗纠纷和暴力生产的根源——缺乏足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