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节,如果不是因为某日报的「一出大戏」,恐怕山西省人民医院的医护小伙伴,还处在白夜下休的循环往复中,不知外面的世界发生何事。
一起因「急诊满床拒收病人」的新闻报道,何以能在短时间内刷遍了人民群众的眼球,头条君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医患矛盾尖锐的背景下,符合大众的「刻板印象」:「医院就是坑钱的!」「看看吧,看吧,你们就是会见死不救!」「就是该揭露这些!」
医院是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地方,加之医生往往担负繁重的工作任务,时间精力有限,鲜有明星般多重曝光,为医生群体代言;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导致大众存在误解;而这种误解,在媒体一次次推波助澜的报道中强化。
2. 媒体报道内容中,「摘选」了支撑观点的内容,如片面强调床位满,拒收病人;并未展现当事医生联系下一家医院等信息。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当信息呈现给大众时,就是有失偏颇的,那么大众沿着该方向做出判断,也是无可厚非。
媒体是什么?新闻报道「客观」么?
事情的逆转发生在当事医生发声以后...
转自亲历者:上午这件事是我亲身经历的。所以我比较有发言权,上午急诊所有床位,平车都在用,监护设备其他病人也在用,难道就因为是报社的职工,就得从其他危重病人身上卸下设备?难道因为是报社职工就有此特权?
舆论压倒性的讨伐某日报。
这个过程和经历,是不是似曾相识?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缝肛门事件,是不是都如出一辙?媒体「曝光真相」——大众讨伐医院和医生——当事医生发声——舆论转向。
我们不禁要问,媒体是什么?新闻报道真的「客观」么?
新闻的定义,是指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既然是「报道」,就存在一种主观选择,简言之,新闻展现出来的事实,是作者「想要呈现出来的事实」;新闻事实展现出来的环境,是二次建构后想要呈现的环境。
这个信息庞杂的时代,好像遍地都是「真相」;但在下结论之前,是否要多问几个问号?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媒体讲的是全部的真相么?医生真如报道所说么?患者讲道理么?
我们愿意接受媒体的监督,但也想要防范媒体权力的滥用;当大众媒体变为私人的利益纷争工具,这样的新闻自由还需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