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国庆节是啥?我的关键词是白夜下休

2015-10-01 23:46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大桃
字体大小
- | +

盼望着盼望着,国庆小长假终于到来了!「朋友圈杯」旅行摄影展在今早正式拉开帷幕。有人晒高速路的拥堵,也有人晒合家团圆的大餐,晒遍大江南北祖国各地,晒遍南北半球大洋彼岸.....

然后就有人 po 出了这样一张图:

1 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 号在床上看各地景区排队;3 号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4 号在家看游客到处被宰;5 号在家看买不到火车票;6 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又堵;7 号在家看北上广又进不了城....


头条君想了想,对于医生来说,别说旅行摄影展了,在家和在床上的可能性都不那么大,想要国庆七天乐,更加是「妄想」。有个段子说的好,国庆发了啥?发了个表!啥表?值班表!

今天头条君来到了北京安贞医院的急诊危重症中心,与大家一起「感受节日气氛」;一大早,抢救室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16 次除颤:放心 我们会尽全力

10 点刚过,抢救室 2 号复苏间,一场紧急抢救正在紧张进行。

患者是一位 88 岁的老人,今晨因心前区不适伴后背疼痛来院就诊,做心电图,给予安卓等对症治疗,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脏按压,将患者紧急送往复苏间。

正在值班的小白医生放下手里正忙的事情,冲到了 2 号复苏间。

老人年事甚高,合并多种基础病,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手术,也不适宜静脉溶栓。心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能上的都上了……一线、护士、二线、床旁 B 超……

16 次除颤后,老人的血压回升,自主心跳和呼吸恢复,意识也随之逐渐恢复;暂时留住了生命。

复苏室外的家属始终在徘徊,同时参与抢救的屈医生不时和他们沟通最新进展,「我们会尽力抢救,给家人信心也是医生份内的工作;但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会充分尊重家属的建议,尽量不增加太多的痛苦;也会告知危重病情和可能的预后。」

小白医生:我的关键词是白夜下休

上午 11 点半,再次确认患者生命体征暂时平稳后,小白医生「抽空」去了趟厕所;回到医办室处理病程时,才有时间和头条君聊两句。

80 后的小白,是急诊的一线医生;2012 年毕业以后来到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到现在三年多了。

北京安贞医院以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为主要特色,许多心脏疾病患者将这里当作「最后一站」,又因为在急诊,所以处理的更多的是急危重病人,「最多的时候管 16 个,上个夜班,抢救 5 个也是有的。」

我们的谈话时不时被打断「医生,我是 20 床家属,我爸又疼得厉害了」「医生,这是一个叔叔的检查结果,抽空帮忙看下呗」「老师,8 床要办出院」「医生,我们在外院看了,想住咱这的 ICU 行么?」「小白,今天新收的病人没有医保,治疗前记得和家属沟通好。」……

下午 1 点,小白医生才扒拉了两口饭。

急诊二线:记不清抢救多少病人 这是工作常态

值二线的覃秀川医生,是一位资深的主任医师。从医 20 多年,先是在 EICU,后来管理急诊的流水和抢救室,有着丰富的急症处理经验。

「其实压力也很大的,这里(急诊)与病房的病人相对稳定不同,病人都是流水的;值班班组,医生和护士的搭班匹配就很重要」。

被问及国庆的感受,覃主任说「别说节日的感觉了,就连大家网上晒的都很少去关注,来到科里,就一心想着病人」。节日门诊关停一天,急诊的负载量会相对上升,加上秋冬天气转冷,心源性疾病发病概率更高,「这些其实也是相对的,在我们这里的急诊,一年 4 季都是旺季」。

裘法祖前辈曾说过「医生治病,就好比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医生和病人永远是在一起的!」这种陪伴和共进退也是支撑覃主任的力量。

「这么多年,抢救的病人太多了,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常态。」「要说印象特别深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有一个从外地转过来的病人,是位之前已经接受药物和数次电复率都未成功的预激伴快速房颤患者。」

转来医院后治疗过程中突发室颤,经过全力心肺复苏后,患者始终处于昏迷状态,并发了严重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经过精心治疗,病人不仅在昏迷两周后逐渐清醒,言语功能和应变反应都恢复得很好;后来成功的接受了射频消融术。「在抢救室住了 40 多天,刚来的时候,家属和我们都没有抱太多的希望,能够醒来就觉得很好了;结果不仅醒来了,而且身体各项机能都恢复得不错」。

这位患者只有 42 岁,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把他救过来了,也相当于给了一个家庭希望。「我们是跟着家属一起高兴」覃主任说。

祝福 我的白衣天使

急重的病人太多,晚交班一直到 16 点 20 才开始。这一天,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接诊了 300 多个病人,大内科占据过半,急诊抢救室最早额定 10 张床,后来因为病人太多,先后两次又有 10 张加床;「再有病人的话就只能安置在门外的走廊和大厅。」

交完班后,小白医生还不能走,忙完抢救还有一堆杂事没处理。「说好了要是能准时下班,就和媳妇去看港囧,不过现在看来....不过她已经习惯了哈哈,因为她也白夜下休,比我还忙!」

夜班二线的段医生,已经在急诊工作了八年,他要值守二楼的急诊流水和一楼的急诊抢救;「基本上整夜不能睡,和年轻时相比,体力确实有点跟不上了;前一个夜班除颤了 50 多次,终于救过来了,累也觉得值得」;急诊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二线的工作负载量也相当大。和家人朋友的小聚,「都是看我的时间,但是到了点有事,放鸽子也常有」。

在举国同庆,朋友圈中一片繁荣的景象下;医务人员的生活显得有点「平淡寂寞」,因为日复一日,治疗疾患并不会因为假期而有什么不同;抢救急危重症,并不会因为假期而有什么不同;密密麻麻的排班表也不会改变。

没有美景没有美食,只有一次次对生命全力以赴的挽留。

小伙伴们都说,国庆值班的是大天使!即便医务人员已经坦然接受这些,甚至家人也会「自觉配合」,形成「同步节奏」;头条君依然要送出最真挚的祝福,节日快乐,我的白衣天使!

顺祝夜班同仁安好~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