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星韩雪在微博「痛斥」急诊医生「不负责任」的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文中数次发问,质疑医生的诊疗经验和态度;昨日晚间,韩雪更新微博称因为强光照射灼伤了眼睛,引起的眼部充血疼痛流泪。
事情虽发生了几天,但网友热评还在持续:评论区分为态度截然不同的两派:一种要求医院和医生道歉,甚至跑到医院的微博下留言;一种认为该女星「小题大做」,毕竟「急诊是抢救生命的地方」。
当明星遇上急诊,当互联网给了每个「键盘侠」口诛笔伐的机会,孰是孰非还能说的清么?
田吉顺:
医生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说「我不是心理医生,没工夫考虑你的感受。」比如医生不愿意向病人解释原因。这些确实是做的不好的地方。
对于那些常见病多发病,医生基本上打眼一看就能给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和处理,这并没有「不科学」。但是作为医生应该有向病人解释说明的义务。医生看的是病人,而不是修自行车,你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人,那么你就有义务向他解释清楚,而且是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
以目前的现状,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来详细解释;但作为医生还是应该清楚,毫无解释的冷冰冰的诊治处理其实不对,日后一旦有条件改善了,就应该尽可能的去做好。
但是,韩雪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受害人」,她也有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她确实是挂错号了,应该去看门诊。从她自己描述来看,「白天在工作,只能这时来看急诊」。就是说还不影响她坚持工作。她只是因为不想耽误白天工作,所以来晚上看急诊了。
为了自己的便利,晚上到医院占用急诊资源,有可能就会影响到真正应该接受急诊治疗的病人的处理。其实,如果韩雪可以按照规则,去看门诊而不是占用急诊资源,我想在有充分时间的情况下,在门诊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会小一些的。
当然了,也不是只有医生和患者两方做的不好。国内急诊号实在太好挂了,急诊的唯一指征就是患者自己觉得自己的病很急,而缺乏有效的分诊,医院不敢拒绝非急诊病人挂急诊号,占用急诊资源,这才是更是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清晨的荣誉:
这件事情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医生角度:医生作的诊断是对的,结膜炎。结膜炎分很多很多种,但主要为过敏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过敏性结膜炎如果急性的话脱离过敏源就可以,不太需要点眼药,而细菌性和病毒性需要点眼药。这两种一般不太容易分清,而且有时候会合并。所以有的时候医生会给开两种眼药治疗。从治疗角度来讲,这位医生可以给满分。
但是如果这位演员说的是事实的话,这位医生的态度从我的角度来讲也不是非常认同。
的确这位演员占用宝贵的急诊资源去看一个不属于急诊的疾病,但有些话还是少说为好,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以说在急诊看这种普通病是我们很多眼科大夫时常要面对的,虽然我们心里很反感,但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好言好语把患者送走比什么都强。我急诊唯一一次发飙是一个大爷晚上九点带着孩子来验光,而且特别理直气壮。
第二,关于这位演员。从我们医生角度来讲,我们最不喜欢的患者是看病摆谱的人。嘴里会说认识什么什么人,暗示威胁的都有;这位演员看个病,脏话飚出来了,其实并不好。
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对于医生来讲,我的原则就是让通情达理的患者满意,对刺头敬而远之少发生冲突。对于患者来讲,在医生面前没必要还保持平时的做派,配合一些通情达理一些对自己也有好处。
网友评论:这不是作为个体的医生们的妥协,这是作为整体的医疗政策要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医疗模式,都会有牺牲掉的东西。英国走「免费医疗」,代价就是患者找不到立刻能看病的医生。美国走商业医疗,代价就是穷人看不起病。大陆又要能马上看病又要价格不能太离谱,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从来没有那么好的事。
我们都习惯了理所当然,却忘记了尊重。
医患互信道长且阻;但只要身在其中就须面对。
医生常年超负荷的工作量下,想要提供私立医院般的服务很难;对患者的健康宣教,除了具体疾病的处理,还要有「我们以为是常识而其实患者不知道」的内容,比如:急诊是救命的。医疗科普任重道远。
医生,头条君知道你很累很辛苦,但有效的医患沟通技巧是化解矛盾(保护自己)的一大法宝;
患者,头条君知道生病的感觉不舒服,但就诊时,除了自身的症状要表达清楚,一定的流程也是需要掌握的;懂得越多,生活会越顺。
键盘侠,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就医体验需要从你我做起。
(特别感谢田吉顺和清晨的荣誉,如有其他借鉴,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丁香头条新闻爆料和投稿邮箱:chenj@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