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头条:详解《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

2015-05-27 20:43 来源:丁香园 作者:cellobin
字体大小
- | +

5 月 27 日,「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发布暨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邓利强主任介绍,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是将 2009 年、2011 年及 2014 年三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而形成的报告。涵盖了包括工作时间、医师健康、医师收入、医疗暴力、医疗责任保险等内容,为社会了解医师行业的状况提供了参考性数据。

在医师收入方面,《白皮书》显示,2009 年,91.90% 的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2011 年为 95.66%,2014 年 65.9% 的被调查医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很不满意+不满意),其中选择「很不满意」的比例为 19.1%。这和 2011 年的调研结果一致,但总体不满意率有所下降。

《白皮书》在医师执业环境问题上的三次调查结果均显示,医师希望子女从医的比例均不高。医师们越来越不希望子女报考医学院校,2014 年不希望自己子女从医的比例高达 64.48%,这进一步印证了医师对执业环境不满意进而影响到职业成就感的评价。

在 2014 年调研中,52.72% 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 40-60 小时,32.69% 的医师一周工作在 60 小时以上。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 40-60 小时之间的医师中,25-35 岁的医师占 47.56%,36-45 岁的医师占 34.66%,46-60 岁的医师占 17.70%。

再看医师加班情况:25-35 岁的医师中 85.69% 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36-45 岁的医师中 86.63% 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46-60 岁的医师中 83.34% 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

长期加班加点,必然会引发身体过劳的危险信号。在 2014 年调研中,只有 7.26% 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好,22.82% 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好,55.32% 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14.56% 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差。

关于医疗暴力问题,2014 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 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 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 27.14% 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

中国医生真不容易! 大家说学医苦、学医累,学费还特别贵。为了吸引更多家庭贫寒的学生学医,教育部等 6 部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就免费医学生招生录取、落实培养经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等做出安排。根据意见,免费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承诺毕业后到定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6 年。

经招收录取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的免费医学生,其 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或 2 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时间计入 6 年服务期内。

据悉,第一届免费医学生将于今年 7 月毕业。

不过咱们中国医生苦归苦,业务素质还是刚刚的!25 日下午,尼泊尔卫生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的工作。中国政府医疗队在救援期间,与尼方联合建立了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平台,开展饮用水、食品和灾区所有传染病的检测,对尼方 1000 余人开展了卫生防疫专业培训。

灾后,医疗队协助尼方卫生部门制定了灾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报告和重点传染病防控方案等 10 个技术文件;还协助尼方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评估和安置点卫生防病指导,除在加德满都地区开展工作外,先后派出 4 批次约 30 人深入极重灾区现场开展工作。

继续报道来自海外的消息。

第 68 届世界卫生大会日前通过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决议,敦促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重视抗微生物药物面临的耐药性问题并采取行动。

这项名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的决议设定 5 项目标,具体包括提高意识、加强监测与研发、减少传染病发生率、优化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以及保障可持续性投资。决议敦促世卫组织各成员采取行动,根据各自情况调整优先应对事项,调动额外资源促进决议落实。世卫组织各成员也承诺在 2017 年 5 月落实国家层面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计划,这不仅包括人体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也将涵盖动物与农业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耐药性专指引起感染的普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则含义更为广泛,包括其他致病微生物如寄生虫 (如疟原虫)、病毒 (如艾滋病病毒) 及真菌 (如念珠菌) 等对相应药物的耐药性。

据说今天又是一个「吃货节」,不过头条君觉得大家更应该记住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世界多发性硬化日(World MS Day)由国际多发性硬化联盟于 2009 年 5 月 27 日建立,以唤起全世界对多发性硬化症的关注,推动相关研究和医疗进展,并约定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为世界多发性硬化日。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多次缓解复发,病情每况愈下。

多发性硬化虽然是罕见病,亦有不少名人罹患此病。20 世纪英国著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便因多发性硬化被迫告别舞台,逝世时年仅 42 岁。

最后献上一条科技新进展:最近,一个由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识别出一种新基因 PRDM12 对痛觉神经的产生和形成至关重要。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出缓解疼痛的新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 Nature Genetics 上。

据报道,研究小组分析了亚洲和欧洲 11 个有先天性痛觉缺失(CIP)症状的家族的基因构成,找到了这种症状的原因是 PRDM12 基因变异。研究人员识别出 CIP 患者 PRDM12 基因 10 种不同的纯合变异。通过观察 CIP 患者的神经组织,发现他们的痛觉神经缺失。

从这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推测,CIP 患者在胚胎发育期间,在形成痛觉神经元时出现了障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和青蛙模型,并结合人体诱导产生干细胞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迄今为止,PRDM12 基因是人们发现的与痛觉缺失有关的第五个基因,以往发现的 2 个基因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止痛药,目前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PRDM12 基因也可作为缓解疼痛的药物标靶。

编辑: 张秀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